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徐汇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 “十二五”培训实施办法
(2011—2015年)
发布时间:2012-03-24
(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根据《徐汇区“十二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徐汇区教育系统“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徐汇区“十二五”教师培训课程与学分管理办法》(徐教〔2011〕3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徐汇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建设一支符合“十二五”徐汇社区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培训办法。
二、培训目标
围绕上海和徐汇教育终身发展的任务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发挥徐汇区社区学院专业引领作用,依托各类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内容,建设一支适应区域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符合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强有力的社区教育专职人才队伍,为我区社区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基本策略
1
、工作研训一体化策略。立足社区教育工作岗位,以社区教育工作实践为基本载体,实现社区教育工作、科研和培训的一体化。
2
、研修活动课程化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一个培训内容或主题开展培训,以系统的课程来设计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框架,形成系列化的研训内容。
3
、分层分类多元化策略。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培训资源库,提供“菜单式”课程,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开展多方合作、网络互通、社会参与的开放式培训。
四、培训对象与要求
(一)培训对象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的对象是徐汇区社区教育系统具有教师资格的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包括未保办、社教办、社区学院社教部、13所社区学校中在职在岗的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
(二)培训要求
1
、基本培训要求
参加培训的人员,在2015年底前,根据岗位要求和专业发展需求,完成360学时的市、区两级培训任务。360学时培训中,前四年平均每年须完成80学时的培训任务,第5年完成余下40学时,并取得徐汇区“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1)市级培训:要求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参加市级共享课程学习修满5学分,其中师德与素养课程1分、知识与技能课程4分。
(2)区本培训:按照“研训一体”的形式开展区本培训。每位教师需要完成31学分的培训任务,其中师德与素养课程11分、知识与技能课程和实践体验课程20分。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的区本培训由区社区学院统筹安排。
另外,凡由本人递交申请,所在单位或部门领导批准参加街镇社区学校层面各类课程培训的,可以经课程主办街镇社区学校认定后,统一上报区社区学院审核备案,考核合格给予相应选修学分,此类培训学分五年内最高累计不超过5分。
2
、其他特殊情况培训要求
(1)新进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或专职教师还须完成社教办和社区学院组织的岗前培训;
(2)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中校级干部、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5年内除完成360学时外,另须完成180学时的科研能力培训与科研工作实践任务(作为第一或第二执笔人,主要负责或参与2项以上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或课题,立项成功并顺利结题);
(3)十二五期间,退休及返聘的专职管理干部或专职教师须完成任职期间相应的培训任务。
五、培训内容与培训课程设计
(一)培训内容
1
、师德修养的教育培训。引导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提升师德修养,塑造良好的工作形象,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2
、社区教育基础理论的教育培训。组织以社区教育理论、社会工作知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题讲座和培训课程,合理构建社区教育专职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营造组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理论学习氛围。
3
、社区教育工作技能的实务培训。组织开展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办公技能、档案管理技能、新闻写作技能、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实务培训。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际出发,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操作人员,采用讲座、辅导等形式进行,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效率,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效果。
4
、社区教育科研能力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科研培训,并以实验项目为抓手,鼓励和引导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发展规律,有效指导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开展社区教育科研实践,帮助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升科研能力。
5
、人文综合素质的教育培训。适应社区教育专职队伍发展要求,开展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培训,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社区教育专职队伍人文素养。同时,结合社区教育实际工作,从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全方位提升社区教育专职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培训课程设计
“十二五”期间,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的培训项目分为课程类培训(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和非课程类研修项目(包括科研工作等)两类,总共36分(360学时)。各位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专职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各门必修课程培训,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或实验项目,并选择参加部分选修课程。
1
、课程类培训内容
(1)必修课程——着力解决区域所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A.形式:全员培训、专题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远程培训等;
B.内容:业务篇、修养篇等。
(2)选修课程——基于区域社区教育队伍的实际状况设置若干符合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需求的课程。
A.形式:专题课程班、讲座、沙龙、实践研讨(如教研活动等)等;
B.内容:社区教育课程实践与研究、各类技能专题课程等。
2
、非课程类研修项目
内 容
|
学 分 认 定 要 求
|
学分
|
读书
|
每学年至少读一本社区教育相关书籍,有读书计划、笔记、读后感,不少于3000字,由社区学院认定
|
0.5
|
公开教学展示
|
区级,有教案、有不少于800字的反思,由区社区学院认定
市级,有教案,有不少于800字的反思,由区社区学院认定
|
1
2
|
开设讲座
|
街道(镇)级,2学时以上,有讲稿,由社区学校认定,社区学院审核备案
区级及以上,2学时以上,有讲稿,由社区学院认定
|
1
2
|
课程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