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徐汇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发展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

(讨论稿)

发布时间:2012-03-24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徐汇区社区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体系、两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工作格局,即基本构建“涵盖一生、覆盖区域”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区、街道(镇)两级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区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居委会教学点”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充分调动了区域内各部门、各街镇、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和行政力量,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形成了全区重视、关心、支持社区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局面。
2003年底徐汇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8年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漕河泾、田林、徐家汇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3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徐汇区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和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区,康健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全区13个街镇成功创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达标单位,其中田林、漕河泾、徐家汇街道被命名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精神,特制定《徐汇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发展终身教育事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促进学习的方针,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完善“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每位居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推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着力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为各类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育覆盖面和学习参与率。根据 “规范化是根本、示范性是要求、全方位是方向”的社区教育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终身教育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
三、主要项目与举措
(一)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行动
1、目标任务
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全区2/3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创建为学习型组织,1/4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形成经验,创建结果形成榜样,建立宣传、评选、表彰和展示的机制,营造浓烈的学习型社会创建氛围。
2、具体举措
(1)学习型机关创建。一是在机关各党组织中建立创建工作小组,加强对各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二是搭建学习平台,为机关干部开展学习创造条件;三是完善学习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学习实效。通过学习强化政府机关职能,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2)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创建。以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为抓手,把造就高素质人才和职工队伍、培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作为创建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市、区“创争”活动先进单位的榜样示范作用,重点推广非公企业创建先进单位工作经验,展示徐汇职工勤奋好学、锐意进取的城区形象。
(3)学习型社区创建。把学习型社区建设作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抓手;着眼于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多序列、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服务,提高居民学习参与率和学习能力;夯实基础,将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4)学习型家庭创建。引导全区家庭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社区学校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提升家庭文化品位和道德素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学习型城区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社区教育品牌创建促进行动
1、目标任务
将“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作为未来三年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批有载体、常效化、有影响的品牌学习活动。打响区级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彰显徐汇品位;各街镇和委办局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培育出富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培植优秀学习团队,推进团队骨干培育工作;树立个体学习典型。
2、具体举措
(1)打造区级社区教育品牌。 形成一批具有徐汇特色的标志性学习项目,让“品牌”成为徐汇社区教育的名片和符号;演绎“快乐学习,精彩人生”的学习节主题,深入挖掘活动内涵,突出活动主题,提升区域影响力;广开思路、开拓创新,不断开发新的社区教育品牌,提升区级社区教育品牌对街镇的示范引领作用。
(2)开发街镇级社区教育品牌。各街镇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积极运用各自优势,开发个性化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形成“一街一品”、“一居一特”,扩大街镇级社区教育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3)培育学习型团队。探索团队骨干的培育机制,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满腔热情、心系群众的团队骨干;为学习型团队搭建展示平台,推广社区学习团队的建设成果;探索一套可操作的学习型团队的评价指标,促进团队持续、规范地发展。
(4)树立个人学习典型。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学习人生奖”,按照“从摇篮到拐杖”的终身教育理念,奖项共涵盖六类人群;开展社区教育“奉献奖”评选工作,表彰一批为徐汇区社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师和志愿者。
(三)0-3岁婴幼儿教育促进行动
1、目标任务
加强培训,完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形成特色,深入开展0—3岁宝宝乐亲子教育;搭建平台,提高婴幼儿教育的参与积极性。
2、具体举措
(1)完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社区早教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实施指导人员岗位培训,提升区域十三个街道镇的早教指导质量。
(2)加强常规管理,形成工作特色。加强社区早教服务点的常规管理,深入开展“一街一品”早教特色指导活动,开展0—3岁宝宝乐亲子教育,为婴幼儿及家庭提供优质早教咨询。
(3)引入学分激励,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徐汇终身学习网”,开设早教互动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参与居民讨论,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将各街镇开展的宝宝乐亲子教育活动纳入“徐汇公共服务一卡通”系统,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行动
1、目标任务
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核心理念,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和服务化之路,形成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良好格局,推进徐汇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性服务。
2、具体举措
(1)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并完善“一体两翼”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宣传、服务、培训、协调、评估等方面的职能,对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供心理测试、危机干预等服务,并积极面向社区拓展,对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2)优化青少年寒暑期工作。组织寒暑假未成年人活动,为未成年人开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城区、社区、小区三个层面有序开展各级各类寒暑期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里快乐、健康地成长。开辟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实践基地,搭建平台,让高校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对青少年进行成长辅导,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3)推行“330乐园行动”。以街道社区学校为主体,与小学紧密配合,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330方式,力争满足多种需求,维护社会和家庭和谐。
(五)社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行动
1、目标任务
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在创新驱动、实现教育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2、具体举措
(1)健全家长学校机制体制建设。有效整合社区、学校、家庭各方力量,形成互动合作机制。构筑区级、街镇级、中小幼学校三级家长学校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职责,理顺各方关系,打通合作环节,推进家长学校工作。
(2)积极发挥试点校作用。各街道(镇)推选出一批相对成熟、积累一定经验的家长学校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水平。通过研讨会、推进会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推广良好经验,充分发挥试点校和名师、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新模式。
(3)推进家长学校评估考核工作。科学设置评价机制和评估体系,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评估考核工作,形成经验总结,以评促建,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考核、推荐的办法,每三年一次表彰和命名一批“徐汇区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好家长”。
(六)成人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