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年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工作要点

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2013年2月16日)

发布时间:2013-02-20

2013年,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精神,全面落实《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5)》,继续营造公开、民主、规范、和谐的学校文化,树立以规范求质量,以转型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握重点突破和均衡发展的关系,努力做好六大教育板块工作,不断探索优化每一个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教育之路,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地区终身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一、学习十八大精神,用正确的终身教育理念指导学校创新发展
1、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结合徐汇终身教育和学校实际,分层分类以各种形式组织校中心组、党员和教职工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深化对十八大主题以及有关教育论述的认识,注重联系实践和学以致用,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学习质量,把学习的目的引导到解决学校和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上,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上。
2、全面落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习讨论《发展规划》提出的学校发展目标,分阶段细化各项改革目标发展的路线图,逐步推进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的改革,不断加强干部、党员和教职工队伍的能力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走我校特色的三教融通之路,探索各类教育定位准确、深度融合、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机制,优化适合学习者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力争在联动合作成人教育方面做到品牌化,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做到系列化,在社区老年教育方面做到优质化,在未成年人心理教育方面做到实体化,既体现出作为一所成人高校应该具有的学术专业水平,又突出学校对地区社会发展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促进学校各类教育工作的内涵发展
1、学历教育是我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以开放大学系列和成人高考系列为主体的成人学历教育框架基本成型。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树立危机意识,确保学历教育建成系列化的品牌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取得社会各方高度认同的成果,构筑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努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1)招生工作是学校学历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全校教职工应树立“人人都是招生工作者”的理念,招生部门要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力争在多向联动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点。在确保学历教育招生数不低于800名基础上,要适应社会需要调整和拓展专业设置,校企合作、资源整合、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发展。重视校外教学点的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拓展。开放大学系列、成人高考系列和奥鹏教育系列等学历教育要发挥整体效应,形成错位优势,做到联动宣传、良性竞争。2)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成年学生思政工作为保障的教改方向,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和综合类课程改革,对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进行改造。有效提炼和总结首届保育员大专班成功经验,继续做好保育员、南信、大计、区残联以及区总工会EBA等校企合作大专班的教学改革。成立学校特殊教育课题组,以负责、谨慎的专业态度和科学、创新的改革思路,探索成人高等职业特殊教育的学习规律和教学模式,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方案,重点推进酒店管理大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特教学生大专学习取得可持续性发展。聋人特殊教育要坚持已经形成的“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教改模式,巩固平面设计和动漫游戏专业,面向中部薄弱地区聋校加强宣传拓宽生源面;面向本市聋人绘画工作者,设置《绘画》新专业,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有关机构、部门合作成立上海市聋人艺术沙龙,扩大我校成年聋人高等特殊教育的知名度。3)把握“开放、远程”的特点,开展专、兼职师资和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完善并执行上海开放大学和学校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特别是在线作业和在线交流的落实;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定期组织专家对网上资源建设进行督查、评比,保障教学质量。4)继续探索新时期成年大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研究成人学生内心深层次的需求,举办成人大学生工作研讨会。培养并形成梯队形态的学生干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运用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校外参观学习等载体,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思想道德的引导和职业生涯的指导,寓文化于活动,载德育于无形,向学生传递出具亲和力和正能量的信号,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人文的关怀,团队的精神,集体的力量和大家庭的温暖。5)进一步规范教学、教务、考务和学籍管理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教务部门和专业部系的合作机制建设,确保教学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做好教务管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归档工作。加强校外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与监控。
2、以打造品牌发展战略,推进社区和老年教育的内涵建设;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1) 建立项目驱动机制,配合教育局组织、引导各街镇围绕地域、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做好品牌设计,组织开发街镇核心课程,进一步打造品牌发展战略,使其成为推动徐汇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社区教育部和老年教育部要确定特色项目建设为切入口,联手打造学校自己的品牌及其课程与团队,发挥龙头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引领、研究、实践”三个要素,发挥区社区教育教研活动基地作用,推进三级办学实体的规范化建设,协助教育局办好以“快乐学习、精彩人生”为主题的徐汇区第八届学习节。2)继续加强老年大学建设,牵头建立徐汇区老年教育发展联盟,探索“1+5+x”老年教育联动新模式,建立老年大学与所在街镇的合作办学机制,提升区老年大学对13所街镇老年学校的辐射引领力和指导服务力。探索三个校区“优势互补”机制,办学规模达到5500人次/学期以上,打造优质课程形成办学特色。抓好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学员骨干队伍的建设,重视老年学习团队的发展,争取年内形成品牌学习团队。探索高层次学习沙龙的运作机制,成立老年学员联谊会,鼓励学员参与老年大学管理。积极实施老年大学内部组织管理框架改革,形成专业类系主任、学生会和班干部三级教学管理网络,提高服务能力和办学品质。推进老年教育科研工作,重点研究老年教育分层分类学习需求和课程建设,定期举办徐汇老年教育主题研讨活动,编写出版老年教育教材。与高校和艺术机构合作,发挥两个展示厅的作用,以老年学员为主体,力争做到季季有展出,年终有汇演,部分节目在市里享有知名度。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三个培训基地和社区大讲堂工作。作为“教育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继续教育”实践基地,和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区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合作,组织部分专职教师开展“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指导和管理”专题培训。作为徐汇区志愿者培训基地,开发“老年志愿者培训”教材,试点开展街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培训,继续做好“秩序与环境文明志愿者”培训工作。作为徐汇区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开展街镇社区工作者情况调研,设计并实施培训课程方案,提供学历、考证、岗位、业务等全方位的培训。继续办好社区大讲堂,采取对外合作对内联动等办法和途径,整合资源、引入大师、服务大家、扩大辐射,重视讲座后期建设等工作,扩大社区大讲堂的受益范围,提高其惠民能力和品牌美誉度。加强与区教育局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的合作,重点做好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及其学习型家庭等学习活动。4)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进区,实施网站第三次改版,加快区终身学习网建设。继续推进上海市区县网上学习资源联盟建设,争取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和市学指办的支持,加大资源建设发展力度。研究大数据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终身学习的影响,面向各类人群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开展数字应用人群的分级研究;进一步探索建设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基于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移动学习的地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思考基于移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建设路径以及对终身教育发展的影响,并启动试点应用计划。发挥徐汇终身学习卡在课程报名、学籍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在区域层面的研究与实验,推进学分银行分部建设,开展学分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试点工作。5)提高理论研究和总结提炼能力,加强社区教育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引领。以“凌云生态家”的开发为样本,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全环节开发的有效运行机制;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切入口,组织首届徐汇社区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竞赛;以提升社区教育评价水平为目的,探索社区教育工作的有效评估方法以及对市民学习成果、学习水平的认定方式;以提高理论研究能力为出发点,主动争取市终身教育研究院的指导,有效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规律,发表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和实践成果。加强与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合作,适时与国内外有关地区社区学院建立合作关系。
3、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委和区文明委有关文件精神,逐步理顺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与教育局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合署运作的工作机制,完善我区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探索街镇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标准,积极构建并完善“一体两翼”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区、学校、街镇、社会机构在内的区域性心理辅导工作网络,创造条件实践并制定区工作小组联席会议、街镇工作例会、中小学工作例会、教师教研活动和培训等各项制度,按市教委文件精神在教育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