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徐汇区业余大学 徐汇区社区学院 2011—2012年度市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发布时间:2012-04-14
2011年-2012年是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实现功能转型、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在建成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我校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应着眼未来发展,立足当前工作,确立新目标、新要求和新规范,扎实推进,力求实效。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标准》,牢牢把握学校功能转型工作转轨的中心,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争创上海市文明单位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总抓手、总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续营造公开、民主、规范、和谐的学校文化,抓住机遇、坚持转型,建峰填谷、提升能级,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品质。
二、创建目标
在荣获“上海市徐汇区文明单位”、“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在2011~2012年争创“上海市文明单位”。进一步推动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我校作为地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指导平台和社区教育龙头院校的功能。
三、创建举措
(一)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1.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建设
认真执行校长负责制相关精神,发挥党组织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的保证、监督作用,健全民主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党的五大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等环节,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以党建促党风,以党风带校风。
2.
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建设
教师是学校转型发展、三教融通的主体,学校将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队伍专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建设。将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学习需求做为办学理念。围绕促进转型转轨和三教融通的能力建设,明确教职工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并开展有的放矢的菜单式培训项目。加强网上资源建设、青年教师培训和科研课题建设等项目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级。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以具体教学改革项目和企业顶岗实习加强教师的职业实训能力。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完善干部、党员、教职工、青年教师、网上学习资源库五位一体的学习体系与平台,鼓励和支持部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部门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全校教职工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能级,探索学习型小组模式建设,树立学习小组标兵,争做终身学习的楷模。
3.
开展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
除了加强学院自身教师队伍建设外,社区学院还承担着全区社区教师和专职管理干部队伍业务指导工作。学院将制定社区教育“十二五”专职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师训计划,有计划开展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注重师德修养教育,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创新社区教育教研活动模式,建成一批社区教育教研活动基地,以区域老年大学、街镇社区(老年)学校特色课程普及推广为主体,对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全区建成6~8个区社区(老年)教育教研活动基地,发挥教研活动基地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建峰填谷、提升能级,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品质
1
.学历教育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确立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方向,注重开放、远程的成人教育特点,注重新时期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聋人高等教育进一步探索“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坚持走学校、政府(残联)、行业(市级创意园区)、企业联合办学之路,整合汇聚教育、培训、孵化等各种资源力量,构建教育与产业的链接;
继续加大专业改革力度,在总结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机电一体化”大专班(与南信输变电设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退伍军人大专班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改模式。
以针对性、有效性为目的,通过加强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规律研究,加强网上资源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支持服务品质。
开展适合成人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成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师德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针对成人学生和在校学生结构多元化等特点,制定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学生联谊会”工作。
2
.积极拓展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学校服务区域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提升我校工作能级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学校坚持蓝海战略思想,积极探索服务化、平台化、多元化和优质化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工作特色,以引进项目扩展合作领域;以项目策划提高培训水平;以项目实施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巩固和扩大老项目,做到稳中有升;积极开拓和发展新项目。信息安全师项目要扩大培训规模,并参与学历教育,实施学历和技能双证书计划。助理社会工作师班和英语中级口译班,要探索为残障人士培训的方式,争取获得较高考试通过率,并保持良好管理服务水平,为和区残联长期合作打下基础。民办学校校长培训班要以质量赢得声誉,成为政府在这个领域的培训基地。积极筹备国家二级心理师培训项目,并继续筹备保育员继续教育项目,和保育员大专学历教育相辅相成,强化我校保育员教育的特色。
3
.
利用社区教育优势,助推社会和谐
社区教育是面向市民的开放教育,以把学校打造成市民想来、愿来、乐来的的理念完成学校大修工程,逐步开放更多的学习资源,服务居民终身学习。以学校承担的2011年区府两项民生项目(“徐汇公共服务一卡通”的建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管理和运作)为工作重心,统一思想,支持民生项目的推进,把让人民群众满意、得实惠落到实处。
大力推进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建设,在我校建成“徐汇公共服务一卡通”后台运维中心,逐步做到徐汇居民刷卡学习、活动一卡通,为居民提供更多和优质的服务。在徐汇终身学习网上继续建设一批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网络学习资源,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把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作为学校功能拓展、创新转型的重要载体,发挥我校作为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区家长学校教研培训基地、区志愿者培训基地、区老年教育“乐龄学习苑”的作用,做好各项教育培训和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工作。
开展街道社区学校和居委会教学点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民终身学习指导服务网络体系。继续办好“徐汇社区大讲堂”,围绕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提供适切的教育服务。整合各方资源,为全区居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文化教育服务。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完善“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加强学习、提高宣传与舆论导向能力
1.
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每周一次的业务、政治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使政治学习从内容到形式为广大教职工乐意接受,提高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着手制定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2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加强信息沟通和宣传报道,扩大学校影响。进一步管理好、利用好学校的三网一刊。发挥校园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文明在线”为新载体,构筑思想政治宣传的网络阵地。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挥各自的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继续将高雅艺术引进校园,让师生走进剧场接触高雅艺术。丰富师生的艺术生活,促进师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加强学校的基础文明建设,抓好校风、学风建设,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文明组室、文明岗位等活动。在师生中提倡文明行为,摈弃陈规陋习,努力提升精神文明的内涵。
2.
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形成安全稳定局面
以学校2011年大修为契机,按照创建“花园学校”、“健康校园”、“安全校园”的标准,创建优美、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鼓励学生珍爱校园,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杜绝违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