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学以致用——成人高校课程的终极目标与永恒主线
作者:徐汇区业余大学 孙安
发布时间:2014-12-10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对保育员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角色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为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保育员大专班学员量身定制的课程之一《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与保育员工作紧密结合的实用性课程,对于保育员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阐述了《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以及成人高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
保育员
成人高校课程
教学启示
保育员老师的素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者。作为在幼儿园时刻陪伴幼儿的保育员老师来说,其一言一行对于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关键发展期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对保育员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角色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保育员大专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为保育员学员量身定制的课程之一《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与保育员工作紧密结合的实用性课程,对于保育员工作理念的更新、工作方法的指导和工作态度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如何将这门课上好,让这批有着特殊角色的学生学有所获,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便是摆在我们业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三届保育员大专班《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以及教学研究课《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的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研究学生——按需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学生特点与学习需求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在研究和思考了学生的特殊性后,我认为,“学以致用”应该是《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的终极目标与永恒主线。
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时,我充分考虑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力求使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的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能真正让学生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保育员在工作中学会用科学的理念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
在《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我展示了一组幼儿园“区角活动”照片,让学生介绍熟悉的工作场景,分析幼儿游戏外部条件的创设。通过类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这门课符合学生的需要,并能真正为学生所用,深受学生喜爱。不少学生反映,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在工作中,在和幼儿的接触过程中多了一份思考,语言更讲究艺术了,教育孩子更讲究方法了,也更有成效了。
二、理念更新——保育员不仅是“阿姨”更是“老师”
传统意义上的保育员,常常是名副其实的“阿姨”,主要负责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幼儿生活照料等。新时期的保育员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阿姨”,而是与带班老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使命的“老师”。更有学者认为,保育员不仅是教师,保育员还应是课程的实施者。
基于对保育员角色的认识与定位,《幼儿心理学》课程就应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工作理念,以充分的自信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教学中,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注重帮助保育员学员树立自信,在与保育员学员交流和相处的点点滴滴中都注意尊重她们,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向保育员学员传达“保育员老师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一观念,让这些平日里往往把自己看成是“配角”的保育员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意义,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在《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将工作中的案例呈现出来,并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最后评出最优办法。在互动中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案例剖析——高深理论与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
每堂课的教学中,一个个案例的剖析,让高深的理论与工作生活的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也让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和认同,进而学会运用。从保育员学生收集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幼儿发展的横向比较、共同规律以及个体差异。同时,这些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工作中的鲜活案例,也让课堂教学变得饶有趣味,使教师乐在其中,学生欲罢不能。例如:在《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我以“博士微课堂”的形式,呈现了幼儿游戏中产生冲突时成人作用的发挥案例,生的的情景短剧与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的权威“把脉”,让教学既富有趣味,又能深刻剖析知识点。平时在教学中,很多案例的来源是学生本身。对于学生收集的原始案例素材,经过我的加工剖析,成了支持理论的论据。实践证明,教学中的案例剖析深受学生欢迎,也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幼儿心理学》成为一门很有吸引力的课程。
四、教学相长——“理论高手”与“一线专家”的思想碰撞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对于《幼儿心理学》这门课来说,最初我在学生面前最多可以算是理论上的先行者,这些来自幼儿教育第一线的保育员才是“一线专家”,她们每天和各种各样的幼儿在一起,她们的工作对象就是幼儿,我的理论知识传授应该和她们来自一线的鲜活经验相结合,要把教学变成“理论高手”与“一线专家”之间的思想碰撞。在教学中,不仅完成教师“教”的过程,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学”,进而再到“教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尊重化作了实际行动,这让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很融洽,这让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变得很顺畅。
在《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经验分享”环节,让学生讲述在保育员工作岗位上,自己曾经用过的游戏这个“法宝”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再进行点评。来自一线的真实个案和成功经验,不仅让所有的学生产生共鸣,也让我收获了第一手的幼儿教育一线经验资料。我认为,教学相长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五、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补融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所学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在课堂教学之外增设了“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了个案撰写辅导,并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留心收集案例,一学期中撰写三个工作中遇到的幼儿心理发展个案。一开始,学生们表现出了畏难情绪,但是经过一系列尝试、实践,大家发现这个过程很有意义,很多学生认同了一个观点:要做一名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在保育员每天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值得思考的事件或现象,如果通过收集、整理记录下,便是一个个有价值的个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把观察到的个案记录下来,写成个案,我设计了一张《幼儿心理发展个案记录表》(见“附表”),便于学生记录,经过整理就能变成一个完整的个案。其中包括:个案基本情况描述、研究对象的“问题”的表现与特征、分析与诊断、个案研究中的教育干预记录、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结论与反思等。学生们在工作中观察、思考、记录、提炼、分析、整理等过程,也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基于平时综合实践的积累,《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一课中的案例剖析、经验分享就显得得心应手,整堂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十分顺畅自然。
六、分享点评——学习成果的扩大增值与学习效率的提升翻倍
在《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倡的是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为了提升自身素养。在学习《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的过程中,收集案例、撰写个案也不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个案的价值在于收集整理思考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成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和运用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们撰写的案例发挥更大的效应,使一些好的案例得到更多的推广,每堂课“经验分享”环节中,让几位同学将自己的案例分享给大家,然后由老师或同学进行点评。每位同学在一学期中都有机会选择至少一个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或感触最深的案例进行分享。通过这个环节的分享,每位同学在一学期中,可以学习到几十个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老师的现场点评也能让个案研究得到及时的指导,让学生能收获到一个案例带来的更多启示。案例分享的过程中,这些平日里不善言辞的保育员通过交流得到了更多的自信。从一开始小声地说,到后来大胆地说;从一开始断断续续地朗读,到后来饱含深情地娓娓道来。每一次案例分享都能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分享中除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也让学习效率增倍,让生生间、师生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七、微博微信——开启“微时代”的课外拓展互动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网络信息传播日趋全员化,尤其是微博、微信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让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可以进行分享和学习的平台。我在《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增设了一个“微博时间”版块,在每堂课都安排一小段时间来分享微博或微信上的一些关于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发展的帖子。如:《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一课中,我分享了一条关于“对付3-4岁叛逆宝宝的小攻略”中&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