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上海市徐汇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4-12-10
徐汇区人文底蕴深厚,科技教育发达,经济发展良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流中心城区。根据这一战略目标,徐汇教育确立了构建两大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积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徐汇教育“十一·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徐汇区推进社区教育新发展的新举措。根据徐汇区的区情特点和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徐汇区在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基础上,提出以社区教育的信息化项目为抓手,建设数字化的学习社区。
一、政府主导实施,实事项目推进
徐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成立了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书记和区长共同担任委员会主任,分管社区教育的区委常委担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两位副区长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区文明委所有成员均为委员会委员。徐汇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办公室均设在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牵头负责协调全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社区教育的推进工作。同时,各街镇也分别由主任担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形成“一把手”抓学习型社区的格局。
2007年,徐汇区确定了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抓手,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思路。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徐汇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已逐步形成以“徐汇社区教育网”为平台,以“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为标志的格局。
2009年,区政府进一步确定以“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项目为政府的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项目,依托徐汇科技教育的资源优势,通过徐汇社区教育网,建立覆盖全区所有街镇的“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发挥其认证管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数据分析等综合的信息化应用功能,不断扩大终身教育体系的覆盖面,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完善学习型城区建设功能发挥积极作用,着力打造数字化学习社区。
二、着力基础建设 加强体系保障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徐汇区着力社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构建信息网络基础。在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徐汇区以区级网络为核心,积极借助上海市远程教育集团等资源,充分调动街镇建设社区教育网的积极性,构建了五级社区终身学习的信息化平台。其中区社区学院承担区社区教育网的建设和活动的推进,街镇结合区域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街镇网站,大力推动居委会对方信息苑的建设,组织开展“百万家庭网上行”等活动,形成了以“上海远程教育网”、“徐汇社区教育网”、“街镇社区教育网”、“居委信息苑”和“家庭网上行”的社区教育五级网络,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奠定了网络基础。
夯实人员队伍基础。徐汇教育的信息化应用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徐汇教育局是教育部的“电子政务实验区”。在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徐汇区科技教育的人力资源优势,依托徐汇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在专家的指导下,组建了由社区教育专职人员与相关委办局联络员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人员配置。为提高信息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专项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不但提高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工作效率,也为整合各委办局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与有力的保障。
发挥社区学院作用。徐汇区社区学院承担了“徐汇社区教育网”的建设和管理职责,在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徐汇区积极发挥社区学院在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基础作用,努力办好“徐汇社区教育网”,形成市民参与终身学习的网络主阵地。为提高学习社区建设的覆盖率和居民的知晓率,“徐汇社区教育网”充分发挥其学习、活动和管理平台的作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组织了一系列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学习活动,形成了机制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库共享的网络平台,发挥了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三、完善网上平台 着力资源建设
基础的扎实才能带来重点的突破,“学习卡”平台开发以不断拓展实体卡功能和以徐汇社区教育网为主体、适应形势发展和市民需求的的网上平台开发为核心,工作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不断拓展实体卡的功能。以社区居民为对象,记录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轨迹,实现日常考勤功能,并以技术支撑及制度保障,实现报名与凭证功能。以社区教育管理者为对象,提供科学的量化数据,实现统计分析功能,帮助社区教育管理者调整增减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而适应居民的实际需求,引导社区居民更系统、更科学、更长期的参加各类学习和活动,同时有效提升社区教育机构管理能级。(如田林社区学校基本实现学员报名网上化;漕河泾社区学校实体卡已经进入居民教学点)
2、不断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功能化网上平台。作为《徐汇社区教育网》的主管单位,区社区学院以社区居民为用户主体,结合“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四大数据库即“学员个人信息库、课程管理信息库、师资管理信息库、综合资源信息库”的建设,积极推进网站平台的功能化建设,着力实现居民网上学习、学习轨迹查询与课程检索、网上报名等目的;并在网上通过“徐汇社区教育查询系统”提供
2009年度20所社区教育院校及334个居民区办学点(含春、秋两季)的5,013门课程、2,047位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的相关信息、以及涉及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类活动信息等综合内容的查询。网上平台的建设为徐汇市民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社区教育机构积极参与网上资源建设和管理,创设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截止至10月底,《徐汇社区教育网》现已拥有网上实名注册用户416,102个。
3、不断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以丰富的内容提高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参与社区教育、进行网上学习的热情:
(
1)、课程类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外购的方式获得市紧缺办提供的网络培训课程402门;以自建的方式采集文字类及视频类学习课件2,120个;依托《徐汇社区大讲堂》资源建设讲座类培训课程近百门;组织各街镇社区学校建设特色培训课程20多门。以上课程类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从内容上基本涵盖了我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七个大类。 (即法政与教育类、文史与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医疗与健康类、体育与健身类、职业培训类、综合类。)
(
2)、资讯类网络综合资源建设初现成效。我们通过行政机制保障下的自主申报以及对公开信息梳理再加工等方式建设综合资讯类资源,如每月更新的“徐汇区文化活动、餐饮娱乐、体锻场馆等信息表”,“东方讲坛”、“徐汇社区大讲堂”等市民学习品牌的预告信息,区域内各街镇、各委办局、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终身教育新闻类信息,以及涉及37个省市的371份网上同步更新的报刊,等等。《徐汇社区教育网》已成为徐汇市民了解徐汇、学习徐汇的窗口。
(
3)、活动类双向互动型学习资源建设崭露头角。抓住特定时代契机,配合区域重点工作,树立“一方牵头,多方参与”、“区级搭台,大家唱戏”的建设理念,搭建起各种平台开展网上与线下有效互动的热点专题活动,使居民群众能够“在互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习”。活动类双向互动型学习资源已成为徐汇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利用区域性平台辐射面广的特点,形成时事热点类活动资源。如依托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的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全区各街镇、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世博知识与市民素养”网上培训测试活动,截止至
10月底已有近40万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2)依托街镇平台对社区居民影响力大的特点,形成“大家系列”活动资源。如漕河泾社区组织的网上“大家评”论坛以及“大家学”专栏等;
3)结合委办局平台对特定人群能有效发动的特点,形成专题类活动资源。如结合“迎世博和建国
60周年”的主题,依托团区委、教育局、文化局等资源,开展面向少年、青年、老人的“我向祖国献礼”系列活动:比如有已经结束的“徐汇区中小学生电子小报评比活动”,有效投票数达到29,470票,活动开展的一个月内网络总点击次数达到44,395次;有现正在进行中的“徐汇青年网上摄影作品评比活动”、“迎世博书香社区行——学习状元评选活动”以及“绿色世博我先行——环保志愿者网上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辖区内广大中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此外,还有即将要进行的“徐汇老年征文网上评比活动”等。
4、不断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区域终身教育网群的建设思路。按照“平台联动、资源共建、管理自主、数据分享”的建设思路,我们积极探索区域内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如依托徐汇社区教育网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我们与徐汇业大学历教育、斜土街道宝宝乐中心、徐汇区老年大学,以及漕河泾社区学校等网站构筑起“一站式”双向链接功能,发挥徐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