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1年徐汇区社区学院终身教育重点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03-24
2011年徐汇区社区学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上海市和徐汇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满足市民学习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己任,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和徐汇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能力和能级建设,发挥服务指导工作的作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发展为突破,以师资培训、机制创新为抓手,强化科研引领意识,提升社区教育前进助推力。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以“塑造品牌 深化内涵”为目标,培育富有区域和街镇特色优秀学习型团队和品牌活动项目,拓展终身学习受众面,提升居民群体的参与率,有效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信息化发展为突破,提高地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1)与委办局、街镇合作,继续试点“徐汇公共服务一卡通”的建设。
2)建设了一批有人气、有市场、有生命力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进展,在跨区域资源共享的机制上取得突破。
共享:2011年4月2日,联盟五家成员单位在前期沟通基础上确定首批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共42项,包括三分屏视频、电子杂志、PPT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等多种类型。同时联盟各成员单位网站开设具有统一标识的“数字资源共享联盟”栏目,用于展示通过联盟共享所得的资源。
团购:2011年5月,为营造区域终身学习平台庆祝“建党90周年”氛围,丰富资源配置,同时有效降低数字学习资源采购成本,徐汇区社区学院倡议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向中国讲座网购置“建党90周年专题资源包”项目。联盟成员单位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购置建党90周年专题讲座视频80部,并获赠国学类、上海风情、辛亥革命、建国60周年及其他讲座视频等。
协议: 2011年6月28日,由徐汇社区学院牵头,长宁、嘉定、静安等8家成员单位正式签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联盟协议,进一步明确了联盟的性质、发展原则及相应的任务、职责等,为联盟这个非正式组织的高效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3)在区域和街镇层面实施学习激励机制和学分认定标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享受学习成果;完成稳妥做好2010年度网上学习学分兑换激励方案的宣传和实施。2011年3月,首次完成网上学分银行兑换, 8个街道304人参与学分兑换,发放奖品总价11190元(兑换物品为书城卡(面值100元),4G U盘,移动充值卡(30元)、乐扣乐扣保鲜盒)。2011年11月,完成第二次网上学分银行兑换工作,发放奖品总价6万余元,极大提升了居民网上学习的热情。
4)加强对徐汇终身学习网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拓展网络学习功能,开展网上学习成果展示、网上读书交流、网上讲座论坛、网上学习优秀评选等活动,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快乐学习的终身学习氛围。特别是在徐汇区第六届学习节期间,徐汇终身学习网为第六届学习节活动开设专栏,以网络的形式,宣传学习节的主题、理念及具体活动安排。配合主办单位,以“微博平台”为载体,组织开展“我参与,我报道” ——徐汇市民眼中的学习节微博直播、点评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活动期间,合计1,124人参与,共计发布手机微博1,494条,活动页面总访问量为5,092人次。各街镇及相关委办局,与徐汇区社区学院携手合作,结合区域特色与亮点,充分整合已有资源,设计了精彩纷呈的网上活动,徐家汇“土山湾”网上知识竞赛活动、湖南街道“武康路”网上知识竞赛、龙华街道科幻画比赛、华泾镇手工编织作品展示活动、斜土街道老照片的故事展示活动、长桥街道动漫配音大赛、漕河泾街道“大家评”、“大家展”、“大家议”等活动,吸引了居民的广泛参与。自10月16日-31日,13个街镇共计发布学习节活动报道828条,学习节相关栏目累计访问量30,381人次,占同期徐汇终身教育网总访问量(58,075人次)的52.3%。专栏的建立,不仅为学习节品牌形象营造提供助力,更是成为广大社区居民,以信息技术手段关注与了解学习节的窗口。
5)对社区教育信息化志愿者队伍进行业务培训,通过队伍建设保障全区范围内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使用。为推动徐汇区社区教育课程内涵建设,开发具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提高社区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和制作技能,对社区教育部分专职教师组织展开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培训工作,使部分常务副校长及专兼职教师掌握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和制作三分频课件。
二、以课程课程建设为重点,增强课程建设能级指导的竞争力
1)编写了徐汇社区教育教材系列(文化 生活 技能)第一辑12本区本教材。这批教材为培育一批特色课程奠定了一定基础,如《龙华英烈精神品读》在建党90周年的各类读书活动中,提供良好的载体;《素布雅韵》、《林曦明剪纸》入选上海市老年教育教材编写视角。
2) 积极参加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10-2011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比活动”,经各区县推荐,评审小组评审,全市共评选出特色课程97门,徐汇区共有8门课程荣获“2010-2011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奖。其中一等奖2门(社区学院的《家庭影像制作》、长桥的《保健刮痧》),二等奖3门(湖南路街道的《走近身边的老洋房》徐家汇街道的《绒绣》、上海老年大学上师大分校的《中医保健》),三等奖3门(枫林街道的《林曦明现代剪纸艺术》、康健新村街道的《服装裁剪艺术制作》、上海老年大学交大分校的《声乐艺术与实践》)。徐汇区社区学院积极参与特色课程评选活动,在申报课程的数量、质量、获奖率以及组织指导方面表现突出,获得优秀组织奖。
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特色课程的评选,指导撰写自评报告,对上报材料予以审定,共申报课程14门。
3)2009年,社区学院以全国成协课题“和谐文化引领社区学院课程体系建设的行动研究”,引领课程的发展。2011年完成《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一书的撰写及出版,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4)学分银行工作。徐汇区社区学院和辖区内13所社区学校积极配合上海市开放大学开展“学分银行”申报工作,全区共有133门课程通过认证(全市共922通过),成为上海市终身教育文化休闲教育类学分银行认证课程。
5)教研活动基地建设
2011年初挂牌两个教研活动基地,并开展相关课程的教研活动(“沪剧”、“保健养生”),10月,在华泾社区学校成立“钩针编织”教研活动基地,目前共建基地7个。教研基地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教研基地职责,积极组织策划教研活动,一批课程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方法获得一定提升,充分发挥了教研活动基地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6)抓好社区教育课程专题联合教研室(社区英语)的运作建设。在专业负责人和行政负责人的推动下,完成社区英语教材模块建设,在此基础上,生活模块的教材(五部分)已完成初稿撰写,目前正通过教学教研、公开课等形式听取对教材的建议。
7)积极推动徐汇“乐龄学院”老年教育课程班教学、管理工作,搭建平台,开展学员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利用学习节,开展全区社区教育师生书画展,同时以展出的书画为例召集全区书画兼职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三、以强化科研引领意识,提升社区教育前进助推力
1)总结我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完成全国成教协会“十一.五”立项课题《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结题工作。
2)汇编徐汇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成果集。
3)2009-2010年,社区学院、各街镇、委办局(体育局、科协、总工会等)共承担18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其中漕河泾街道《社区教育“网上学习圈”建设的实验》被评为上海市示范项目,7项为优秀项目。
完成全区范围内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新一轮申报和组织工作,对各级各类课题推进予以管理和指导。2011年,我区共有21项实验项目得以立项,其中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立项的实验项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全市均列前列。实验项目的开展,极大促进了我区社区教育的发展。
全区完成2010年由全国成教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批准立项的6项实验项目。
4)加强针对性提高质量,继续办好刊物《徐汇社区教育》、家长学校简报。
5)立足徐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学习兄弟区县和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加强多方学术和工作的合作与交流。
四、以师资培训、机制创新为抓手,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1)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国培计划及市区的师训计划基础上编制“十二五”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师训计划(360学分培训计划),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能力水平。举办“社工师”培训班,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双师型人才,田林社区学校两位教师获得证书。举办专职教师培训课程班:“上海的前世今生”、“职业形象与生活化妆”;开设“上海的前世今生”、“中国诗与画”、摄影等专题讲座提升专职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修养;举办专题培训提升对社区学校及教学点的管理能力。
2)兼职教师培训:
以全国成教协会课题《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验》为抓手继续推进兼职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开设研修课程、教研活动、观摩课堂教学、举办交流活动、成立教学研究中心组等形式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培训。依托社区教育教研活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