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2006—2011年改革发展规划

(2006年4月)

发布时间:2012-05-11

一、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此规划期间,我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学校的 全面转型。学校必须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徐汇区“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立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服务学习者需要,创新办学模式,落实多元化办学。 在学校功能上构造起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历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和以服务市民需要的社区教育; 在教学教育上,以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需要的课程教材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适应新功能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 在队伍建设上,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职工队伍的在观念、知识理论和能力素质的转型,成为能承担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通过6年努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既提供学历教育,又提供职业培训,既提供文化教育又提供休闲教育的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的城市开放大学,构造起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高等学历教育
1 、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改革转型
2006-2011年,学历教育要切实改变现有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高等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之相应,要进行课程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课程改革要努力改变原有那些封闭的实践性差的学科型课程和课程体系,设计菜单式以“核心基础课加选修课”为基本模式的应用型模块课程体系,其中核心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并注意与专业证书培训要求相结合。课程设计既要讲究基本和必要的知识理论,又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既突出专业特点又有一定宽度,特别注重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顺应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实践技能的新要求,力争把最新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各专业要建立相关的与社会职业证书接轨的人才培养标准。在指导思想上,课程改革不仅要注意工具性价值,同时必须注意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价值。
教学模式改革要突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现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模式,促进交互性、讨论式、活动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协作沟通能力、专业技术和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才干。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完全学分制为目标,逐步建立完全学分管理制度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完善相应的教师、班主任和教务员岗位职责。
以上三方面的改革分阶段任务为:
2006 年为启动年,主要是选择试点进行突破; 2007 年为全面改革设计年,就相关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制定计划和制度; 2008 年、2009 年和2010 年为改革试验年,就制定的计划制度进行实践并加以检验; 2011 年为改革完善年,初步建立有本校特点的应用型高等学历教育的课程新体系,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2 、现有专业的改造和未来专业的拓展
专业改造和拓展要以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背景,研究和关注上海和徐汇区支柱产业调整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围绕徐汇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旅游会展、商务商贸、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物流集散、国际教育培训”等产业,设置和调整专业。对于现有专业,分年度逐步加以梳理和改造,建立一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要培育形成一批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专业和先进课程。
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着眼于我区创意产业,发展三维动画、环境设计等方向的专业; 经济类、管理类和外语类专业要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商务外语等方向的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要着眼于先进制造业,发展自动控制、行业计算机应用类方向的专业。要注意边缘类产业的发展,开拓应用性强的边缘性专业。在专业设计上充分考虑实用性、拓展性、创造性和个性。在专业拓展的同时,建立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的联系,建设好相应的实训基地。各专业要积极将学历教育中实用性强的课程拓展成培训项目,延伸学历教育功能。
3 、建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通过6年的教学改革,积极与兄弟学校开展研究探索,在课程改革的同时逐步建立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评价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 、以开放的眼光扩大办学,提高办学层次
在已有基础上,以开放的眼光拓展办学规模和方式,制定完善合作办学的相应制度,将已有的委托办学点规范化,在保证本校生源的前提下,以方便学生学习为目的适度发展委托办学。充分发挥好电视大学和徐汇·奥鹏网络学习中心的作用,发展网络教育,发展本科教育。充分利用中德交流中心和兼职教授等资源,发展合作办学,拓展办学途径。
三、完成功能转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必须在全校建立“职业教育是学校基本功能和职责”的理念。作为政府举办的成人高校,不仅承担必要的学历教育,而且要承担经济改革和社会变动所提出的大量就业人员重新培训的任务;不仅要满足高端职业培训的需要,也要积极承担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大量中低端职业培训任务。这类职业教育不仅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而且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意义。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业教育功能是本规划期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1 、建立职业教育的推动机制
在此规划期间,学校职业教育要由过去零星的、以行政领导推动为主的状态转变为成规模的、以市场需求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学校的基本功能之一。为此,要积极借鉴现有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开放搞活,内引外联,形成包括策划、筛选、培育在内的一整套工作机制,努力促成“实施一批、筛选一批、再策划一批”的良性循环。
2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项目拓展
学校从三方面拓展职业教育项目。 一是依靠政府,向政府争取培训项目并做好它; 二是依靠企业,为企业服务,依照企业的需求开展职业教育; 三是面向社会,利用市场开拓社会职业教育项目。除学校主办外,积极鼓励部门、教职工、社会个人以多种形式与学校一起开展多层次、多门类、不同规模的技能和素质培训项目。
在项目拓展中,应对自主就业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依靠社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必须兼顾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在职业教育项目拓展中,要积极依靠行业协会,取得它们的支持合作。
以徐汇·贝加莱自动控制试验培训中心为突破,拓展相关高端专业教育培训。
本规划期间可考虑的项目有: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创意设计、世博会需求相关专业、物流、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外语等以及外来务工者的培训。在已有基础上,培训人才和培训学费每年保持有较大的增长,并使培训学费的收入占学校学费总收入的40-60%。
未来几年内争取有1-3个职业培训项目纳入市级项目。
3 、创新项目运作模式
建立在招生推广、项目策划、运作模式、课程设置、业绩考核、教学管理、奖惩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培训运作流程,其中主要采取项目责任人制,经营运作培训项目。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要转变原有管理模式,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服务,加大市场调查和项目开拓培育的力度。
4 、完善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制度,加强培训市场的调查分析,开展培训理论的研究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合作培训办法、奖惩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等相关制度。探索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切实把培训项目的开发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市场机制、职业教育项目的形成机制、职业教育项目的规格要求、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相互促进机制等。职业教育要从被动自发状态转向有一定理论指导的自觉行为。
四、促进资源整合,持续推进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上海和徐汇区市民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推动力。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将社区教育作为学校的基本功能加以建设。按照区委、区府对学校的任务要求,为2007年实现建立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而奋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