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

徐汇区业余大学 徐汇区社区学院 2012年11月8日

发布时间:2012-11-08

2013—2015年是徐汇区业余大学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有效落实国家、上海市及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时期,也是学校创建地区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的公共平台和龙头院校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各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上海市及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13—2015年学校三年改革发展规划。
一、背景与形势
(一)发展背景分析
随着学习型社会工作的推进,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终身教育事业五大领域的工作给予了不同的定位,即:大力发展非学历性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性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和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成人高校,实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功能叠加型管理模式,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绩,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在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与终身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之间还不相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努力成为地区实施终身教育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二)经验与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完成了“十一五”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了生机盎然、内涵丰富、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基本明确。 通过文化认同在全校范围形成了共识,终身教育事业是我校的发展方向。全校教职工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了我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发展要实现功能转型,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必须与功能转型的发展目标相匹配。
2、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学历教育教学改革已形成系列化的品牌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形成社会各方高度认同的成果,形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社区教育形成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培训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强化科研引领意识为动力、以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的工作格局。老年教育初步呈现出以优质课程和学习团队培育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发展方向的良好局面。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项目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区域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范围的突破。
3、公共服务能级的框架基本建立。 作为从事地区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的龙头,学校秉承创业进取、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为办学目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逐渐发展成为涵盖学历教育、教育培训、社区与老年教育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多元、开放、发展的教育发展格局。
4、民主规范和谐的管理初显成效。学校坚持开展公开、民主、规范、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发挥校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对学校重大基建项目的监督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工会活动有声有色,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充分肯定。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十一五”期间,先后被评为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徐汇区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同时,还被市文明委授予2007-2011年度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问题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区域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对终身教育的需求,以及国家、上海市和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有待加强,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有待深化,综合指导服务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干部、党员和教职工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学校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要求仍不相适应;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和能力建设上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够均衡,对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上海市和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满足市民多层次学习需求,建设学习型城区,服务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深化转型,创新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徐汇终身教育。
(二)办学目标
1、总体目标
以“优化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发展学习型成人高等教育”为办学宗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围绕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需要,提升综合办学能级,把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地区终身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2、具体目标
(1)、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成年学生思政工作为保障,深化学历教育改革。
(2)、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提升合作办学能力为重点,以拓展教育培训项目为方向,健全非学历教育培训机制。
(3)、以引领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指导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培育品牌项目为亮点,打造社区教育示范平台。
(4)、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办学能级为重点,以提供特色教学和优质服务为目标,开创老年教育新格局。
(5)、以体现关爱为导向,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构建“一体两翼”工作体系为抓手,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以提高效能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为重点,以促进民主规范与和谐发展为基调,优化学校管理工作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学历教育与教育培训——提升成年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1、确保招生工作稳步开展
学历教育是我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校学历教育由成人高考系列、开放大学系列和奥鹏网络教育系列等组成。要以建设区级开放大学为重点,发展特色鲜明、满足社会需要和学习者需求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要整合区域内的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与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努力确保我校学历教育在籍学生人数常年保持在2000至3000人间。要适应社会需要不断调整和拓展专业设置,每年新开设1至3个新专业(含新方向)。招生工作是学校学历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全校教职工应树立“人人都是招生工作者”的理念,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努力寻求突破点;学校要研究和出台适当的招生激励机制,逐步加大和高校、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办学力度。
2、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教学改革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习为主的教改理念,全面提升成年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和综合类课程改革,开发适合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对原有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进行改造。把握“开放、远程”的特点,进一步推进网上资源建设工作,完善并执行学校网上资源建设的标准,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定期组织专家对网上资源建设进行督查、评比,保障教学质量,形成网上网下的互动,构建体现终身学习发展需求的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学生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成年学生思政工作模式,每学期召开学生思政工作研讨会,每学年召开学生思政工作表彰会,不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学历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规范教学、教务、考务和学籍管理工作,做好专兼职教师、教务员及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教务部门和专业部系的制度建设,确保教学工作规范、高效、有序。严格规范教学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加强各校外教学点的教学管理。顺应发展需要整合学校资源,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合理调整学校专业布局。
4、重视教育培训工作
发挥学校在区域内终身教育平台的优势,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办学机构的联络对接和沟通合作,逐步开发适合社会需求、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的教育培训项目,实现每年5000人以上的培训目标。加强校企联动和合作办学,建设实训基地,引进优质社会力量,合力打造若干个培训中心和考试中心。
(二)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提升区域性服务指导能级,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增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在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功能,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区本教材的编撰和出版工作,重点开展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需要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培育优秀课程,开发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加强课题(项目)研究的引领,重视深入街镇调研指导,开展区级层面的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做好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管理,力争有1-3个科研项目在全国有影响力。办好《徐汇社区教育》杂志,使之成为区域内社区教育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平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