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教代会审议稿)

发布时间:2013-06-25

2013— 2014年是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有效落实国家、上海市及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2013-2015年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学校创建地区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的公共平台和龙头院校的关键时期。在成功创建“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我校新一轮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应逐步拓宽创建平台,提升创建质量,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争取在 2013-2014评审年度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绩回顾
2007— 2012年间,在学校党总支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我校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从零起步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被评为徐汇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2007-2008年度),2011年被评为徐汇区文明单位(2009-2010年度)和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11-2012年度)。在创建活动喜获丰收的同时,学校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竞争力大为增强。2011年和2012年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徐汇区志愿者服务基地、徐汇区志愿者培训基地、徐汇区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和上海市温暖工程实践基地;2012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学校“2007-2011年度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学校老年大学建设也被列入市政府2012年实事工程,保育员大专班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市、区领导和用人单位的肯定, 特殊教育形成系列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 2013年,学校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信息指导中心。捧着沉甸甸的荣誉,回首创建工作走过的岁月,我们感慨万千;而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牢固树立“以转型求生存,以规范求质量,以创新求发展”的思想,将文明创建工作与学校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挖掘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以“建设一流的地区终身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和公共服务的平台”为目标,争取在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提升上再结硕果。
二、 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在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在提升师生员工文明素质上下功夫,在提升学校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新一轮的创建规划期内,要将我校文明创建工作主动融入到徐汇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之中;要继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提高教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为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从而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要牢牢把握学校功能转型、工作转轨的中心,充分认识学校构建美好校园、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徐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续营造公开、民主、规范、和谐的学校文化,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品质,用开放的胸怀、慎思的态度、笃行的精神,实现“业大梦”、助力“中国梦”。
三、创建目标
在两年的创建规划期内,学校将坚持以“优化适合学习者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为办学宗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满足多元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围绕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公平,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综合办学能级,将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地区终身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和公共服务的平台,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在已荣获2011-2012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上海市文明单位“二连冠”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实现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有序构建的良好局面。
四、创建举措
(一)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
学校党政班子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主体,坚持定期组织学习和研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和落实“校长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机制,对“三重一大”问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班子的整体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发挥学校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二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干部做到一岗双责任,党员发挥一岗多作用。以执行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组织把握学校发展主线的能级,提高各级干部的宣传动员能力、化解处理矛盾的能力和凝心聚力的能力。
落实学校师德建设规范,提高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建设好学校五位一体的学习平台,采用多种形式,做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逐步适应学校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和管理者队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职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重视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为教职工的职业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以创建促发展,稳步推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以推进开放教育内涵建设为重点,发展特色鲜明、满足社会需要和学习者需求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校企、校校联动,逐步加大和高校、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办学力度,与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开展深度合作,适应社会需要不断调整和拓展专业设置。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习为主的理念,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网上资源建设工作,构建体现终身学习发展需求的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新模式。重视教务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学生工作研究,探索成年学生思政工作模式,不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区域终身教育平台的优势,开发符合社会需求、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的教育培训项目。
以“提升服务指导能级,满足多元学习需求”为目标,推进学校的社区老年教育。加强社区教育的专业领导力建设,强化课程建设的指导和课题研究的引领,提升社区教育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区社区教育教研活动基地的建设,推进三级办学实体的规范化发展,加强与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办好“徐汇终身学习网”,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互动学习活动,满足市民的网上学习的需求,保持徐汇区在数字化终身学习建设中的优势地位。 以“满足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建设高水平的老年大学”为目标,努力做到学习环境高品质,课程教学高水平,管理服务高质量,不断提高老年教育办学能力,为学员提供内容丰富的课程,满足老年人不断上升的学习要求。抓好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奉献精神的专、兼职教师和管理者队伍。建设好上海市老年教育信息指导中心,提升老年教育的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继续探索并推进残疾人特殊高等教育发展,完善学校特殊教育体系,开展面向各类残障学员的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成为上海成人特殊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高地。积极宣传学校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品牌,重视对全国聋人教育的影响覆盖面。探索酒店管理专业成人特殊高等教育,努力走出一条轻度智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子。坚持“学校、企业、园区、政府(行业)”四位一体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的办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成年残疾学生的生存、认知、合作和就业能力。
以《徐汇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构建和完善“一体两翼”的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围绕宣传、服务、培训、整合、评估等五大功能建设,探索实践具有徐汇特色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模式。提高心理辅导中心的科研能力,培育并实施各类专业培训项目,加强专业师资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中心的专业指导力和综合服务力。
(三)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学校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教授学员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致力于培养学员的“仁爱之心”和公民意识,学校自身也很好的担负起了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充分诠释了我校作为政府主办的成人高校承担终身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认同,先后成为了“徐汇区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四个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又先后建成了区级层面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市级层面的“老年教育信息指导中心”,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公益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新一轮的创建规划期内,学校将继续建设和发挥好“四个基地”和“两个中心”的功能,在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