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1年徐汇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徐汇区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12-04-06
——徐汇区社区学院
2011年徐汇区家长学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徐汇区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的形成,深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未成年人创造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注重规范化建设,推进家长学校健康发展
徐汇区在努力探索家长学校工作的新内容、新领域、新方法时,不断夯实基础工作,注重规范化建设,力求体系完整、组织健全、队伍稳定、管理有序。
(一) 建立三级领导机构,基本形成职能部门参与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齐
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徐汇区成立了由区教育局、区妇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教育局、区妇联、区文明办、区卫生局、区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同志担任委员的区级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镇)成立了由主任(镇长)担任组长、副主任(副镇长)担任副主任、街镇妇联、社发科、计生委、市政科等相关科室长和社区内各中小幼学校领导担任成员的社区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各中小幼学校、社区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委员,设立专兼职工作人员,成立家长学校分校领导机构。三级领导机构都将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各部门整体工作之中,制定相应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开会研究,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家长学校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 健全三级教学网络,完善家长学校在区级、街镇级、中小幼等分校层
面的三级服务指导功能。区级家长学校设在区社区学院,由社教部负责具体工作,指导各街镇家长学校内涵建设,开展区级教研活动、建立课程及师资信息库等。根据统计结果,目前家长学校师资信息库中已收集了约210位志愿者教师的信息,课程信息库中已梳理了约820项指导内容要点,基本涵盖了新婚期及孕期、0—3岁及中小幼各个阶段的家长学校课程及师资信息。各街镇家长学校设在各街镇社区学校,负责统筹管理辖区内的各家长学校分校,组织家长沙龙、各类大型亲子活动等。各家长学校分校作为具体的教学点,严格按照《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要求,每学期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设定总体目标,分年级、分阶段,有主题、有重点地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做到有组织领导机构,有基本教师队伍,有教学场所,有教学设备,有上课教材,有档案管理。
(三)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师资队伍、规章制度到评估表彰机制,徐汇区各级家长学校职责分明、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落实有力。
1、队伍建设。在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中,一支强有力的家庭教育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徐汇区把培养好讲课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从而建立健全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讲师团队伍。区社区学院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并针对留守、流动人口家庭儿童的教育内容开发教材和培训骨干。街镇级家长学校和各分校精心组建一支由学校领导、优秀教师、法制副校长、公安司法人员和优秀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师资队伍,定时定点地进行授课。
2、规章制度。为提升办学水平,各级家长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有方案,更有具体的《教师授课计划》、《家长考勤制度》、《家委会章程》、《档案管理制度》等加以规范。推进家长学校试点校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区域。
3、评估表彰机制。徐汇区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校级、区级示范家长学校、好家长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市优秀家长学校、好家长人选;对示范家长学校、成功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代表和被评为好家长的代表,社区、学校搭建平台开展示范交流活动,形成良好氛围,带动更多家庭一起进步。稳定的师资队伍、规范的有序管理,为家长学校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注重社会化整合,构建家长学校工作格局
徐汇区在推动家长学校工作中,注重“借势”、注重“整合”,充分利用和发挥众多的资源优势,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指导和推动的强大合力。
(一)整合领导力,区教育局、区妇联与区文明办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使家长学校成为联结学校和社会合作教育的基础和纽带。每年4月,区教育局统筹、各街镇社区学校牵头、辖区内的中小幼学校共同举办以“教育服务社区、教育服务居民”为主题的升学、招生、学科指导现场咨询会。咨询会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优势,利用辖区内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让本地区的广大学生、家长和居民对升学、入学等有关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体现教育服务社区、共建和谐社区的理念。今年5月,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教育局在徐汇区社区学院联合召开2011年家长学校工作研讨会,部分家长学校试点校进行了经验交流。通过研讨,与会人员达成共识:家长学校是创新驱动、实现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将利于有效整合社区、学校、家庭各方力量,形成互动合作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9月,区妇联组织街镇妇联召开徐汇区社区家长学校工作交流展示会。会议强调了街镇妇联要在社区家长学校工作中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在教学计划的系统性、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资源的整合性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创设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 整合教育资源,各级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着力开展家庭教育
工作。徐汇区社区学院作为区级层面的家长学校,依托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全区200多名中小幼学生家长举办了由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施德明老师主讲的《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及举行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讲座暨专家现场咨询会。这些活动打破了原来“家长学校”由孩子所在学校举办的格局,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级合作的教育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各街镇社区学校也纷纷召开家长学校工作会议、联席会议等,通过社区平台,加强了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如,长桥街道上海幼儿园借助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共建、共享、共赢的密切合作关系,做好“早教指导进社区”的服务工作,宣传早教理念和方法,积极践行三方互动的大教育观。康健社区学校积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携手吉的堡新汇幼儿园、上师大一附小、世外小学组织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系列活动,让幼儿和家长走进小学校园,了解小学教学环境、教学要求、作息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
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街道家长学校工作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
(三)整合人才资源,发挥党员、青年、法律工作者、医务人员等各类人才
优势,使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不断丰富、壮大,为家庭教育提供切实帮助,从而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区级家长学校信息库中200多位志愿者教师,他们积极发挥各自的特长,开展讲座、咨询等活动,引导家长拓展家庭教育空间,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上海市国际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多次到街道开展各类讲座,如“关爱女孩青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社区民警走进校园,为家长讲解如何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外籍学生家长做客中国学生家长会,畅谈国外家庭教育理念;区府领导、区教育局局长等成功人士和社区百姓热议家庭教育等等,只有依托资源的整合,这些能人名家才可能走近平民百姓,千家万户的孩子家长才能聆听到精彩、实用的家教方法。
三、注重多元化互补,丰富家长学校活动载体
徐汇区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活化形式载体,以学校、家庭、社区多阵地、多元化的互补,使家长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一)以学校为阵地。
1、定期开展讲座。学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班主任家访等形式,收集和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家长最为关心和感到棘手的问题,确定家长学校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开课。根据各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设计内容,亲子书吧、新生家长体验课程、如何做一个好爸爸等活动深受家长喜爱。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每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统一家访,并做好家访登记表。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校外的动态,从而加深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
3、坚持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活动之中,使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教育共识、管理共识,达到学校工作与家庭教育的良好沟通。
4、举办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对家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请有经验的家长进行家教方法的交流,形成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家长们受益匪浅。
5、适时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状况,了解家长的需求,确定家庭教育的重点和访向。
6、加强宣传工作。学校通过宣传橱窗、网站、校报校刊、书信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做好宣传,与学生家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