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责任担当 做有特色的“温暖工程”

徐汇区业余大学 杨扬 罗怡 (摘 要)

发布时间:2014-12-10

徐汇区业余大学的温暖工程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推陈出新,打造出了保育员大专学历教育、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和残疾人职业培训三大亮点。开设沪上首个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一方面探索创新保育员培养机制,另一方面系统培养和提升在职保育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拓宽保育员职业发展空间。开办聋人特殊教育历经27年。从1987年的两名聋人插班生开始,发展到2014年的170名在校生的教学规模,为社会共培养输送了600多名合格毕业生。近年来开拓了残疾人职业培训还有:中老年聋人中级摄影师、聋人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上岗证、中级手语、肢残人计算机操作员、基础英语口译、“星创益”计划听障设计师实战式培训和电商(淘宝网店)课程培训深受残疾人学员欢迎。今年徐汇区残联在我校挂牌成立了徐汇区残疾人培训中心。
 
(正 文)
徐汇区业余大学是一所地方政府主办、教育局分管、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依托其所在的上海市徐汇区的强势经济和优势教育,承担起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指导等项功能,作为区域实施终身教育的平台。2009年,我校以团体社员单位名义加入徐汇中华职教社,第二年获得温暖工程基地的授牌,使其致力于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适用人才的办学宗旨,与中华职教社“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念有机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公益和教育资源,促进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区域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一、因需施教,与时俱进,拓展温暖工程新领域。
温暖工程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新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是职教事业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已经成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工程。同时,温暖工程又必须在巩固中求开拓,在创新中谋发展,以赢得新的生机活力。从上海和徐汇来看,温暖工程并不能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扶贫助弱,而要从实际从发,秉承职教社“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指导思想,把拾遗补缺、助人成才作为基本方针和办学方向。我校在温暖工程实施过程中,推陈出新,打造出了保育员大专学历教育、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和残疾人职业培训三大亮点。
1 、育人先育教,拓宽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创新保育员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我校联合区教育局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对区域内保育员队伍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区内各幼儿园的保育员大都以下岗协保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工作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面对保育员队伍素质与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现状,特地开设沪上首个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一方面探索创新保育员培养机制,另一方面系统培养和提升在职保育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拓宽保育员职业发展空间,让她们转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儿童生活成长中的良师。行政管理(保育员)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具备专业道德、专业精神、专业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保育员队伍中的骨干中坚并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其职业目标定位是保育员——教育工作者——生活老师——教师助理——保育工作管理者。
通过保育员大专班的学习,很多学员都成为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去年首届学员毕业,他们自己的成绩和感受写信给市委领导,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看了信后批示,祝贺学员也感谢教育局和学校。市教委袁雯副主任专门写了祝贺信。这些表明保育员的学历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实际效果。
2、 打造 特教 奇葩,展示聋人社会就业光明前景。
我校开办聋人特殊教育历经27年。从1987年的两名聋人插班生开始,发展到2014年的170名在校生的教学规模,为社会共培养输送了600多名合格毕业生。这些学生因学成才,自立于社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誉为特教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也成为温暖工程的一抹亮色。
我校的聋人特殊高等教育是目前上海市成人高校系统中办得最早、最负盛名的特色专业之一,拥有一支较成熟的特教教师队伍,为此专门设立的特教部,主要承担聋人高等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整个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补充,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我校的爱心教育、优质教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良好声誉。2007年区业大《成人特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市教委列为重点课题,其阶段性《聋人特殊高等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被区教育局评为区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得上海市高教成果三等奖。
多年来,我校培养的聋人毕业生活跃在各个相关领域,在这些学生中有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会员、市聋人协会主席陈捷,有国际CAD竞赛金奖获得者吴建寅,有开设聋哑人设计工作室的高级设计师,更有多人获得“上海市残疾人自强十佳”荣誉,担任全国、市、区级聋人协会主席的有7人之多。不少人走上重要岗位或担任业务骨干、业内知名艺术工作者,学生作品频频入选各等级的展览,“好男儿”宋晓波通过竞赛选拔成为社会名人。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在无声世界中绘就了绚丽的画卷,聋人学生从这里起步走向社会。
3、 精心打磨,为残疾人胜任职业夯实基础
残疾人教育凸显了 有教无类”的教育本质特征,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区业大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成年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专业特性,随着上海开放大学的成立,和区残联合作主办了首届残疾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相继开设了英语中级口译、助理社工师培训班、聋人摄影班和聋人会计班。
这些教育培训班的开设,不仅标志着我校已经从单一的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向全方位的残疾人教育拓展、从单纯的残疾人学历教育向非学历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拓展,也为我校温暖工程发展奠定新的起点。近年来开拓了残疾人职业培训还有:中老年聋人中级摄影师、 聋人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上岗证、中级手语、肢残人计算机操作员、 基础英语口译等职业培训。我校还和新加坡星展银行社会责任部门慈善项目合作,开展“星创益”计划听障设计师实战式培训,目前进行的电商(淘宝网店)课程培训深受残疾人学院欢迎。今年徐汇区残联在我校挂牌成立了徐汇区残疾人培训中心。
 
我校在温暖工程的探索中经过努力和付出辛勤,已经突破了原有范畴与对象,向较高层次进发,以质求胜,符合中华职教的宗旨和目标,切合中华职教成员单位的身份和责任,也和徐汇中心城区教育优势及发展趋势相吻合,是善于运用公共资源,扩展教育服务领域的有效探索。我们将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为温暖工程实现新跨越再作贡献。
                                        20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