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陪你长大——成为父亲的点滴思考
作者:心理中心:王萍 发布时间:2014-11-20

在寒风骤起的 11月,徐汇区社区学院(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携手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简称“研培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推出了以“爸爸在家”为主题的“爱·家”公益讲座,用深沉的父爱为孩子们遮风挡雨,营造一个暖融融的初冬。
11月 8日的第一讲:陪你长大——成为父亲的点滴思考,拉开了11月“爱·家”讲座的序幕。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校长、研培中心培训主管曾强老师,以一位父亲的身份结合自己在长期的心理辅导实践中的所见所思以及在学校管理岗位的不同视角,同在座的家长们分享了作为父亲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的点滴思考。
“感悟父亲”——究竟什么样的父亲才是理想的父亲?曾老师从“父”在词典中的含义(“规矩的代表”、“带领、教育子女的人”等)谈起,分享《从未遇上的父亲》等书籍给自己带来的感悟,再聊到大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不同类型的父亲,进而引出自己对“理想父亲”(忙碌中的好父亲)的思考(有力量,能够设立“限制”;有耐心,愿意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有童趣,能够用儿童眼光看世界;有爱心,善于向对孩子表达)。曾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心路历程,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一名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被孩子认可的好父亲的期待。
在“幼小衔接:心理适应有挑战”这个版块,曾老师从关系、作息习惯、学习方式、期望水平、行为规范、交往方式六个方面的变化阐释了孩子在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的变化。他认为,孩子能否很顺利地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父亲的引导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了解这些变化,有利于父亲牵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过这段对于孩子而言有点艰难又很重要的路。曾老师从自己陪着儿子度过这段时期的经历出发,给爸爸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家长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成为一个‘存在’的父亲”是整个讲座过程中曾老师一直在强调的问题。曾老师表示,父亲的“存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并不意味着父亲这个人一定要呆在家里,而是要参与到孩子成长和教育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能够觉察到父亲的爱,从而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紧密有效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