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学习是一种重要的经历——张社在区教育系统第26期中青班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9日上午
作者:校办
发布时间:2012-03-01
2010年7月19日上午
回忆这几年的工作经历,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到从事干部教师培训教研工作,以及在教育学院和社区学院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对青年干部(包括你们青年后备干部的同志)而言,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种经历,要把学习当经历对待。在我的印象中,2003——2005年,由教育党工委决定,教育党校实施的青年干部基础理论学习行动计划,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用我们当时的话说,这是一项“功在长远,而不在一时一地”的打基础工作,参加过这一行动计划的青年干部,现在都是在各中、小学,幼儿园挑大梁的校(园)长和书记。所以我今天想以这一行动计划为案例,讲一讲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对大家的发展有所启迪。
一、当时为什么要办这么一个基础理论学习计划?
首先我想讲讲教育党校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因为你们是在党校学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十六大、十七大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出的要求,其实也是教育党校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
教育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它姓党也姓教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在教育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学校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中心,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局。因此,教育党校的办学计划不是随意制定的,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我们有什么力量就办什么班。教育党工委对党校的领导,不仅仅表现在书记兼任校长一职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育党工委对党校工作全面的指导和计划的导向上。培训应是实现地区教育战略目标中的重要的一环。
徐汇教育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一流教育,一流队伍,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战略目标。徐汇区教育党工委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加强干部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形成培养名校长的工作机制”的党校办学指导思想。(所以你们现在参加教育党校的学习,其实是落实教育党工委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举一例:2002年,教育党工委根据徐汇教育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年度工作的重点是以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领导班子的合力建设。根据这一要求,我们举办了《校长负责制专题研修班》。计划报到区委,茅书记在研修班的名称上加了几个字:《校长负责制和学校党建工作专题研修班》,这一改动指向很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当时相当一部分校长、书记没能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的实质内涵这一情况。针对当时党组织建设弱化的现实,如片面认为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负责。学校中党组织的工作退缩到仅仅做党务工作,党组织在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方面缺乏作为,缺乏威信,教代会缺少规范化的操作等等。
校长负责制和学校党建工作专题研修班,先后举办了三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形成了徐汇区教育党建1、2、3工作格局的初步构想,即一个主题:全面贯彻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我记得当初文件第一稿,用的一个标题,就是“突出一个主题,把落实校长负责制和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在这一框架下面,逐步形成了徐汇教育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这就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抓手和舞台,如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制度,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干部的学习教育制度体系等等。你们学的《新版校长负责制》1+3文件,可以这么说,新文件中很多增加进去的内容,就是来自徐汇教育党建工作的成果。
回到前面,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干部队伍的教育。当初徐汇教育干部后备力量缺乏,坑多萝卜少,不像现在一个岗位要有2至3个人选。同时,在岗的青年干部中也普遍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不够宽广,工作方法欠缺,党的宗旨意识薄弱等不足。因此,作为教育党工委党建工作的总体部暑,教育党校策划并组织实施了这一行动计划。
二、那么学什么呢?基础理论的学习,范围很广。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要有针对性。那么我们的青年干部大体上缺乏的是什么呢?下面三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1、缺乏系统的理论素养训练(80年代大学,高考刚恢复不久,改革进入高潮,学专业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学理论,尤其是政治理论和人文经典,受到了忽视,延续至今)首先是普遍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这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思想武器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如全局意识和大局观的养成,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及党的历史发展的启迪等等。
对此,我们安排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的学习;安排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的学习。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以后就构成了教育党校培训干部进行基础理论和党性教育重要的内容和传统。(这次发给大家的文献汇编)
其次是加强群众观念的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党的宗旨,也是青年干部必须掌握并内化为自己工作能力的基本准则,更是新时期我们应对矛盾凸显,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武器。群众观念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群众观念的强与弱,实质上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学校在任何重大政策和改革项目制定时,都必须认真评估对群众利益的影响,都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都必须充分发动党员一起参与讨论和制定方案的工作。
俞正生书记去年底有一篇讲话:《群众观念须臾不能忘记》,文章引述了毛泽东同志的许多关于群众观念的话:如“群众观念是共产党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10毛选三卷);如“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10毛泽三卷);如“当着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左倾。群众不愿意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4毛选4卷)。去年区社区学院举办专家咨询会,市教委一位领导说,暑假里看了《国事杂记》一本书,总算搞清楚了什么是右倾,什么是左倾,即: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你应该去做而不去做就是右倾;你不能做的事你做了,就是左倾。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
以上两部分的学习,我们选择了毛泽东同志、列宁、恩格斯等导师的著作,因为他们的著作是经典,是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真理。我们还选择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的讲话等作为学习材料、教材。
再次,以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的人文基础教育。
光有人文知识还不是人文素养,纳粹头目会弹钢琴,懂得肖邦,但残忍,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一,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让人主要在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高度看问题,有利于活跃、丰富人的思维活动。龙应台(台湾女作家,最近写有《大江大海1949》)曾经描述过什么是人文。她眼中的人文是文、史、哲三个方面的结合,她分别用了三句很有诗意很有哲理的话来形容: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白杨树种植在湖边,岸上白杨树,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湖中的倒影,看得见,摸不着,湖水一动,倒影便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龙应台告诉我们: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我们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杨树,而不知道有水里的白杨树,那么做出来的价值判断很可能是一个片面的、单层次的、简单化了的价值判断。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这里的迷宫龙应台应该指的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生处境;而这里的星空我的理解就是启蒙,告诉你走出迷宫的方法。
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龙应台以一把沙漠植物泡在水里后它的一个复原过程为例,告诉人们,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你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不认识过去,不理解现在,不能判断未来,你就做不好一个领导干部。
这篇演讲稿的篇名是:《政治人的人文素养——龙应台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建议大家找来读读。
当时,我们还安排了青年干部学习南怀瑾(台湾国学大师)的《论语别裁》,请西南位育的老校长庄中文来讲《关于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继承与发扬》,我们也请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来介绍艺术欣赏,带青年干部去观看歌剧《猫》,等等。
作为青年干部基础理论学习研修班,我们还安排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两批加拿大国外教育基地的培训,参加市、区青年校长论坛的实践演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2003年末举办的上海市青年校长论坛,评出上海十佳青年校长,徐汇占了2位,就是这个青年研修班的学员。
2、缺少必要的经历准备
我在2003年9月采访唐盛昌校长时,第一次听到“经历准备”这个名词。唐校长是在阐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讲道:“学理论则更要注重行之有效。从这一点出发,我以为以前光讲技术准备,理论准备,这是不全面的,还要讲经历准备。”建议大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