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2年校本培训个人小结
发布时间:2012-11-09
社区学院介入与开展农民工培训之思考
曾 铁
一、农民工培训是社会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需要
以下观察及新消息说明,农民工培训关涉基层劳动者的健康发展和生活质量,关乎社会建设与进步;农民工培训是社会全面发展与包容性发展的内容与需要。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改变命运,对新生代农民工(下称新农民工)而言实际、必然、必须,参加培训、虚心学习、不断进步,他们才能在城市立足、扎根、发展和较好的生活。
1、2011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城镇需就业劳动力年均比“十一五”增加100万人,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会议明确了“十二五”就业工作的主目标,它包括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万人。会议强调:要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力等。《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将加大。该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合理;有效控制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就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等。它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要明显提高,劳动者要有效培训机会;十二五”末,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1.25亿人。
2012年,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我国外出农民工有1.64亿人,其中约六成是新生代农民工(80后农民工),他们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构成。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就业、在社区生活,既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有融入城市生活的期盼,希望能像当地居民一样参与社区管理,享有社区服务。发挥好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服务,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和条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睦相处,尽早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该规划确定的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主目标有:“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主要工业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等。
2、统计表明:1985年—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年均增加6、52%;1994年后明显加快,年均增加达7、49%;这显示我国人力资本总量的增加,越来越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所造成的质量型人口红利效应。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职业转化、向市民的身份转化,农民工市民化具积极的社会经济与人力资本效应;农民工培训、农工市民化是由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形人口红利转变的重要方式,农民工市民化具有牵动社会经济发展神经的全局意义,它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其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进而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的扩张效应难以估量。
上海市2011年职业技能市级一类竞赛决赛显示,参赛选手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民工占半壁江山。来自区县、高校及企业等300多家单位的7079名选手参加了竞赛初赛。经选拔,有1100名选手进入决赛。这项比赛是由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市总工会等联办的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是改市范围内职业技能竞赛最高级别的赛事。此次决赛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经验,特别是在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经验,在命题模式和评分方式上,均结合上海实际进行了优化和改善。该决赛包括维修电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时装设计师、消防管理员、网页设计制作员、绿化工、化妆师、家政服务员等共12个职业,竞赛等级均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它表明,受到良好培训的农民工具一定的实力与竞争力,他们是单位的中坚。
现在,全国农民工已有2亿人,他(她)们是工人队伍的重要构成。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总编理.德坦格尔指出:“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中国8%的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也会处于最槽糕的境地。”
3、2007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设立“重庆农民工日”的议案,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重庆农民工日”,以此倡导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并为农民工提供实际服务。重庆市府将为农民工办6大类32件实事,它包括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技能培训、实施就业帮扶、做好转户进城服务、开展文化服务与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等。
2011年8月出台的《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目标是:围绕上海“十二五”期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全面提高上海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民主法制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使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坚定,职业技能更精湛,知识结构更合理,公共行为更文明,精神世界更充实,身心素质更和谐。该《规划》的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培训目标有:职工参与各类学习教育培训率达到90%以上,30万职工提升学历层次,60万职工提升技能等级,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完成对30万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转型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自主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对全市50万职工代表的民主管理素质培训;建成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120个等。其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任务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学习培训行动,技术技能登高行动,职工科技创新行动,职工文化建设行动,民主法律意识提升行动和农民工成长成才行动等。
同年,上海市政府将30万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列入实事项目。今后,该市将依托市府实事项目这一载体,进一步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开门办学、持证上岗”的长效机制,真正将此项工作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此,上海市建交委要求,该市建筑业一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一线员工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以保证一线作业者具有符合施工需要的素质和技能。
4、2011年12月初,全国妇联发布“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该调查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19个城市。它显示:近四成人对城市有好感、逾六成人对未来乐观,有关数据是:被调查者对所在的城市,总体印象“一般”的占52.3%;认为“比较好”和“很好”的占37.7%;认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占9.9%;被调查者不能接受的城里人行为,首选“看不起农民工”(57.9%),即对农工的歧视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被调查者的城市适应度多数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调查数据还表明,75.2%的已婚被调查者有孩子;孩子与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的占42.7%;多数人希望在城市/城镇定居;超过八成已婚被调查者与配偶一起生活;近六成子女随父母进城,举家进城已显趋势等特点。
全国妇联副主席长洪天慧就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就业及生活状况介绍,进城务工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出来打工有利于个人发展”(约50%)“城里挣钱机会多”“出来打工能学点技术”;求发展、学技术、多挣钱是他们的主要选择。职业发展首选创业,被调查者职业发展意向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成为“创业者”“管理人员”“没想过”“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只有4.1%的被调查者计划“回乡当新农民”。现在,我国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进城务工者约8487万人,占进城务工者总数58.4%,是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新农民工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观念新,对农村和土地的感情日益淡漠,进城务工的目的从生存型渐进为追求平等发展。在城里安家、做城里人已是他们的憧憬。新农民工中,80%以上没有务农经历,超过1/3属于离开学校就进城务工,没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57%的人希望在城市定居。自己创业或提升职业层次,是他们个人规划的发展方向。
二、社区学院介入、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思索
1、社区学院(在地区、社区层次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公立教育机构,它的学生主要来自学校当地,通常获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我国大陆的社区学院以普及全民教育为主,公益性、非学历教育是其特色)是落实、实现全民学习(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获得学习机会,所有学习者都可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学校,是公益性教育、文化机构,其办学要亲民、爱民、为民,不能媚俗、作秀,搞噱头造势,学院的关注点、兴奋点应在社区、在基层、在一线。面向区域教育、文化、经济与社会建设,助力区域发展;虔诚地为市民服务,俯身为农民工服务;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尽快地市民化,让他们怀柔世界,与社会和谐共进,这是学院的份内事。学院办学当务实不务虚,应有一颗贴近社区、服务居民之“心”,提供、开展培训是学院常态、持续性工作;学院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为市民服务,并关注、服务薄弱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工排忧解困。开展农民工培训,学院应助力、给力、发力,并提高服务能级、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