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教育因他们而给力
发布时间:2012-03-22

本网讯(记者 徐佳晨)昨晚(16日),“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隆重举行。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相关领导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在这些年度新闻人物中,有幼儿园教师,也有中学校长,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也有大学教授,有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也有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士。他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的内涵,演绎了教育的风采。2011年的上海教育,因为他们而变得更给力!
10 人当选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颁奖典礼现场,10位“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逐一揭晓,他们是:八走长征路,身体力行传承红色精神的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邓玉平;勇救落水儿童,演绎“90后”大学生责任与担当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学生王俊迪;享有盛誉的法学专家,仍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的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刘宪权;谋求“教育洼地”的重生之路,联合办学创造教育奇迹的桃浦中学校长李金龙;十年坚持观察,十万字记录研究,被誉为“儿童研究者”的宋庆龄幼儿园教师李霞;在护理教育的热土上辛勤耕耘,创建护理实训教学环境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校教师周丽君;奋斗在学校心理教育第一线,为学生的心灵“做美容”的七宝中学心理教师杨敏毅;代表中国亮相德班气候大会,将环保进行到底的复旦大学学生赵政;坎坷人生始终以学为乐,身残志坚不忘公益助人的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学生唐涛;心系山区孩子,以“千叶草”计划提升支教质量的同济大学学生董亚宁。
此外,松江区“农民童话大王”俞月林、杨浦区上外附属双语学校教师樊阳、长宁区延安中学体育教师黄华、崇明县向化小学石琴昌、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学生施融、何昺、曹沈磊、李佳昱;东华大学教授王依民、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武、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朱美丽、上海杉达学院思政教师游昀之、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特聘教授石子坚等10人获得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徐佳晨(上海教育新闻网)、罗阳佳(《上海教育》杂志)、王坚(《上海托幼》杂志)等获记者报道奖,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东华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松江区教育局党委宣传科、闵行区教育局党委宣传科、杨浦区教育局党委宣传科、《解放日报》科教卫部、文汇报社教卫部、新民晚报社科教卫部、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东方网总编室、青年报社等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本次评选活动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东方网为媒体支持单位。活动于2011年11月启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兼顾各类别的原则,20名候选人通过上海教育新闻网接受社会公开投票。在一周内,共收到网络有效投票847万余票。
他们牢记育人使命
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的历史教师 邓玉平是一名红军后代。为了追寻父辈足迹,从2004年起,她八走长征路;为了传承红色精神,她开博客宣传长征;以长征收集到的大量史料为内容,为上海各学校和单位作《今日长征》系列讲座60余场;在学校,她每学期开设《走进长征》历史选修课40学时。
她说自己小时候觉得长征是成年人的一种远征。但当她真正踏上长征道路以后才知道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六、七岁,和今天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所以,她想把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学生。因为长征精神并不抽象,而是活生生、触手可及的。它就是存在我们心中的一种理想和信念。
当被问及重走长征路是否艰难,邓玉平摇了摇头,“每天在长征路上都寻访着,记录着,收获着,感动着。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她认为,带领学生触摸历史,珍惜拥有,启迪他们感受生命的真谛,提高人生的境界,让红星永远在孩子心中闪耀。这就是她八年八走长征路所有的意义。
刘宪权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只要是他的讲座,能容下二三百人的大教室,便会被学生从其他教室“抢劫”而来的凳子挤得满满当当;只要能成为他的门生,就会被全校学生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他是大教授,却抓着给“本科生上课”的机会“死死不放”;他是“50后”,却说着时髦语录,唱着周杰伦的歌,成为“90后”大学生的偶像。
“全国先进工作者”、“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刘宪权获得的荣誉满满当当。但在众多的光环中,刘宪权说自己最看重的却是“华东政法大学最受欢迎教师”这个头衔。“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投票选出来的,所以对我来说是分量最重的一个奖项。我已经夸下海口,要连拿‘最受欢迎教师’这个头衔20届。”
他们勇于担当责任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在顺境中成长,可能会缺乏社会责任感,很自我,不成熟。但在“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当选者中却有多名勇于担当的年轻人,他们向我们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
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 唐涛动过18次手术,10岁时才学会走路,成家育儿后又两度克服癌患。她经历自学、高考、毕业、打工、兼职、创业,现虽身居一家知名金融机构的中层管理岗位,却在业余办起了助残就业机构,成为总干事。虽然已有华东师大中文硕士学位,她却报读了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专修社区服务管理专业。
当唐涛由工作人员搀扶着一瘸一拐上台领奖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有人问她,如何能在绝望中收获希望。唐涛说:“其实命运不是你能够去主宰的,但如何在遇到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后能够坦然坚强、豁达地去面对,这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她同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人们去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关爱,需要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帮助。
在采访中,唐涛还谈到了自己的梦想,就是希望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幸福地生活,有工作,有家庭,还能有很多很多的爱。
赵政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说到与环保结缘,可以追溯到小学,他一直是各类公益环保行动的积极践行者。在过去一年里,赵政深入上海社区和工厂,宣传环保和节能减排,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在今年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他亲临现场,向组委会提交了《全球青年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如今,他在复旦修读环境科学专业,立志用所学更好地服务环保事业和人类社会。
他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给予同学们感性的认识,长久以后能够把环保的理念持续下去。他现在的希望是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尽管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事情,但也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去进行这一点很小的努力。”
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同济大学的 董亚宁组织同学深入甘肃贫困地区开展调查,指出大学生山区支教背后不容忽视的“城市病”。为此,他发起了“千叶草”助学计划,为支教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为山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材,提高大学生支教的质量。曾经受助过的董亚宁说:“爱心像一枚温暖的火种,明天,希望它在受到过温暖的学子手中传承。”
2011年4月28日傍晚,当在松江大学城看见河对岸有儿童落水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 王俊迪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拼尽全力游了20多米后救起儿童。当被救儿童父母事后找到王俊迪,并提出给予他物质奖励以表谢意时,王俊迪婉言谢绝了。王俊迪说,能用一技之长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见义勇为应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我觉得这个奖不仅仅是颁给我个人的,更是对于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的肯定。”
【相关链接】
“2010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词
邓玉平
这条路,曾经有你父辈的足迹,你因追忆而出发,却带回了民族的理想和情怀。这条路曾经离你的学生们陌生而遥远,却因为你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一桩桩真是的经历,而变得可触可感,可敬可亲。八年八走长征路,记录历史,启迪后来,你是新长征精神的代言人。
刘宪权
50后的你,是90后大学生的偶像。场场爆满的课堂,口口相传的语录,你敏锐的思想,睿智的引领,令学子们豁然开朗。人们称颂你功成名就能坚守在本科生的课堂。宪哥,连任华政校园二十届学生心目中的最佳教师,我们看好你。
唐涛
命运总是对你残忍,你却一次次将伤痕抹成笑纹路。身患残疾,病痛折磨。你仍然可以挑起重担,创业助人。有困难就克服,有不懂就再学,循着这样简单的真理,你踟蹰的脚步又迈进开放大学的课堂汲取新的力量。这是奇迹,这是奋斗,这是超越,你和你的伙伴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李金龙
你是一位校长,但大家都叫你“老李”。你和这称呼一样,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你只相信,愚公能移山,只要用心、努力、洼地也会变绿洲,桃浦人办得好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心中”,是的,你永远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老李”。
杨敏毅
人到中年,从执教化学到心理辅导,跨越如此之大,你却能实现华丽转身。你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