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我是传奇——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残疾人学院徐汇学习中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员唐涛
发布时间:2012-03-22
爱是上天最珍贵的礼物
因为爱包含着生命整体的光谱——从最低到最高
从身体到灵魂,从大地到天堂
爱是梯子。
它植根于地球最低的泥土
但另一端的它停靠在天堂的地方
在我们的内心里。
如果你继续跟随着爱,净化它,成熟它,整合它,
那没有什么是需要的。
爱的本身就足够了
它把您带到最远的海岸。
这是“电大达人秀”总决赛徐汇分校手语诗歌朗诵的朗诵词,朗诵词的题目叫做《爱》。朗诵者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女性。她已经获得了华师大文学硕士学位,却来报读电大专科;她身患重疾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坚强乐观;她是一位残疾人,却打拼出了不输正常人的一番事业。当问及为什么要报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时,她回答,徐汇电大有一批残疾学员,我报读电大是来为这些残疾学员服务的。她就是唐涛,上海知了公益文化传播中心总干事。她的经历可谓是一部传奇,而这部传奇的主线叫做“爱”。
“江头未是风浪恶,别是人间行路难。”唐涛最能体会其中的滋味。1970年唐涛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她的父母是上海人,1963年响应祖国号召支边来的新疆。1岁的时候唐涛患上了在那时得不到救治的小儿麻痹症,大部分的小孩都去世了,包括唐涛也“死”了。当一位大叔推着黄鱼车把尸体即将要埋在土里的时候,唐涛居然动了,死里逃生被抱了回来。
10岁的时候父母带唐涛回到上海治病。当时她就住在爷爷奶奶家,不能走路没办法上学,家人就担当起了教师的责任。平时大人上班,只有唐涛一人在家,陪伴她的只有一台收音机,她就学着播音员的腔调练习播音、讲故事——她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播音员。家人让唐涛读《安徒生通话童话》《格林童话》,她一边阅读童话故事,一边扮演着童话故事里面的各种角色,她自编、自导、自演,于是公主和王子都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情景中。奶奶、叔叔们都加入进来,唐涛话剧团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正式诞生了。
由于小儿麻痹症的原因,唐涛的身体不能伸直,她一直处于坐的状态,正常的行走对她来说是最大的奢望。家人送她到长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一年多的时间里,小唐涛仅腰部就动了18次大手术,这些手术都是不打麻药的。经过几次手术,唐涛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10岁的时候,她终于学会走路了。稚嫩蹒跚的脚步,书写着一曲生命的传奇。
但对于唐涛来说,人生的路,远比学步艰难坎坷;精神的磨难,远比身体的残疾更刻骨铭心。虽然没有上过小学,但靠着自学唐涛硬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14岁那年,唐涛离开父母,独自谋生。14岁,本应是在父母身旁撒娇的时候,唐涛却要拖着残疾的身躯独自谋生。为了生存,她剥过大蒜,织过毛衣,扎过碗筷。没有钱租房,夏天唐涛就露宿在长风公园、火车站。为了每天一块的面包,唐涛甚至学会了赌博,成了圈里赫赫有名的“赌神”。正当唐涛靠打桌球、打牌大把大把赚钱的时候,一位早就认识她、关注她的警察找到唐涛:“你为什么要做一个赌徒呢?你可以去找一份工作的。”
歌德在《浮士德》说,人在努力时,总不免会迷失方向,但是一个好人在探索中总会寻得通往天堂的道路。这句话用来形容唐涛再恰当不过了,她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有段时间,凭着出色的配音天赋,她来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演播组,为《白雪公主》《安徒生童话》等配音,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更使她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儿时的梦想正渐渐变成现实。高考唐涛以全区第一名的佳绩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但却还是因为身体残疾未被录取。命运又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对她唐涛的打击非常大,那段时间,她心情特别的苦闷,经常会沿着外滩徘徊、迷茫地看着黄浦江。有一次,一位阿姨很关心地问她:“小姑娘,你有啥想不通的呀,牙一咬,什么事情都过去了。”这位打扫垃圾的阿姨朴素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她。她的人生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但她就是要在这一路坎坷中留下一串异彩盎然的足迹。
就是这个时候,唐涛萌发了到西藏去的念头:我要从最远的地方走起,我要走一个你们残疾人走不到、不能去的地方,一个连健全人当时都不太可能去的地方。这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谈何容易,要知道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啊。由于唐涛一直露宿在火车站,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知道她要去西藏后,就把她送上了西去的火车,还关照列车长好好照料这个小姑娘。到了四川唐涛打听到成都军区的军车常年往返川藏之间运送各类物资,于是她找到军区的领导说,我会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给当地驻军欣赏。军区领导看她的身材瘦弱、腿脚不方便,不同意她去。唐涛难过地哭了,哭过以后,再继续唱歌、朗诵,表演给军区领导看。领导被这个小姑娘的执着和坚强打动了,同意了她的要求。在去西藏的途中,唐涛鼻血不止,差点被军车司机送回来。但她擦把脸,硬是挺了过来。每每想起这段往事,唐涛都很激动:“到了西藏,我感觉这片土地很神奇,站在布达拉宫俯瞰拉萨的一刹那,我感觉天是多么的篮、多么的纯净。西藏,我来过了,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此刻,我的心情多么的安静。我非常感激命运给我的挑战,我觉得一个人能走过很多地方也是一段磨练,我们要安静的接受命运对我们的安排、接受命运对我们的挑战、接受命运对我们的不公,并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 ”
世上最艰险的“天路”她已走过,人间的曲折磨难她已饱尝,再没有什么能够使她畏葸不前。
投身商界,崭露头角
靠着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唐涛从人生的低谷走了出来。振作起来的她跨入了商界,在柳营路、七浦路摆起了地摊,做起了服装生意。唐涛是个聪明人,做事情喜欢动脑筋,使些“花招”。别人只是卖衣服,她却一边卖衣服,一边唱歌,用清脆的歌喉把顾客都引过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虽然生意蒸蒸日上,但唐涛并没有放弃最初的那个梦想。凭着自学,唐涛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几次被上海译制片厂邀请担任配音工作。3年之后,唐涛重下商海,开起了服装店。
这期间唐涛的生意越做越大,她经常会去广州进货,有次在广州她被抢去了10万元钱。这10万元钱是上海一个朋友借给她做生意的。于是她给朋友发了一封电报:“无言江东父老,我不回来了,下辈子再还钱。” 这位朋友回信和她说:“朋友不仅仅是借钱给你的,你不能因为钱就不见朋友了。你为什么不想自己去赚钱来还钱呢?你更要担当起朋友对你的信任。”靠着朋友的这句话唐涛挺了过来。否极泰来,不久,她接待了来自俄罗斯的商人,她说,“我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就凭这样一句套近乎的话,当然更是凭借她的真诚赢得了大批的订单。随后,唐涛就到青浦开厂,接外贸订单, 当上了“大老板”。这时,她只有二十出头。24岁那年,她与一位一直关心自己的警察结婚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并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私家车,成为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
2002年底,她身上的骨头很痛,可她没当一回事——她经历的病痛太多了。直到疼痛持续1年半并不断加重后她才去医院,诊断的结果是骨癌。医生让唐涛截肢,她坚决不截——无论如何她不愿失去来之不易的行走的权力。但命运对她是异常苛刻的,在治疗期间,她又被查出患上了另一种癌症。从2002年至2005年,医院发了3次病危通知。在最痛的时候,她放弃了化疗,还为自己起草了“悼词”,但朋友们说,你哪里是开追悼会,简直是开联欢会。唐涛说,我要为别人带来欢乐,而不是悲伤。靠着坚强与乐观,她竟然战胜了双重绝症,渐渐康复,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身体刚好,闲不下来的唐涛就要出去继续打拼。一家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招聘客服人员,她试着应聘,居然在十几名应聘人员中脱颖而出。靠着刻苦学习她考取了从业人员证书,从话务员一直做到了重大客户经理——唐涛出人的见识迷住了很多世界五百强的老总——并从全球50万员工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佳员工。唐涛爱读童话,她也用自己的成功书写了一篇“成人童话”。
越是残疾,越要奉献
当唐涛的人生在“金领”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偏转”。两年前,唐涛遇见了同为残疾人的“自强人公益网”负责人沈葆莲。“自强人公益网”是国内最大的残疾人交互式论坛,拥有20多万注册会员。此前唐涛也帮助过一些残疾人,但她意识到传统的接济式的帮助并不能够真正改变残疾人的处境,不能仅是“输血”,更要“造血”,自立自强才是出路,而这与沈葆莲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个公益机构,做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公益项目。
“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不是不理解,只是不了解。”这句话被用来形容社会上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认识。他们将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取名为“知了”,唐涛担任总干事。唐涛说,“知了”的用意便是希望人们知道、了解这份事业,也希望残疾人正确认识自己。
自立是残疾人自信的基础。但如何扬长避短施展残疾人的才智?身为残疾人的唐涛想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话务员工作。于是“知了”开办了一个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助残项目,培训推荐无听说能力的残疾人当话务员。做过业务主持人的唐涛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起了辅导老师。有些残疾人行动不便,唐涛就坐上沈葆莲的助残车,顶风冒雨“送教上门”,从闸北、宝山到松江、青浦,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今,话务中心已经培训了5期学员,30多名残疾人被推荐到企业、公司担任话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