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我校荣获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先进单位(集体)
发布时间:2012-04-25
2008年徐汇区社区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徐汇区“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坚持社区教育“夯实基础、适度改革、提升特色、拓展功能”的工作原则,立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服务学习者需要,创新办学模式,落实多元化办学。通过努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既提供学历教育,又提供职业培训,既提供文化教育又提供休闲教育的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的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我们自我定位为“地区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的公共平台”。
一、加强社区学院能力建设
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抓好社区学院中心组、党员和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围绕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学习,以研读、交流等方式提高中心组学习的有效性;围绕学校功能转型、工作转轨上,利用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学习、教工大会、部门班组学习等不同层面做好思想务虚工作。规定凡涉及学校重大改革与发展事项,要事先安排中层干部、党员、教职员工开展学习务虚,达到统一认识、协调发展的目的;校领导身体力行上党课,讲学习体会;组织党员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校领导带头导读、分层次进行学习,认真规划并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部门学习交替的形式,既统一学习内容,又结合各部门的特点和实际,提高了政治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学习上级文件,认清形势: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认识到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统一认识,让全体教职员工都明白我校在构建徐汇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徐汇学习型社会的责任。
2.
加强队伍建设,
专业引领进社区。社区学院作为区域内社区教育业务指导单位,全面负责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和师资库建设、科研指导、社区教育网站、社区教育杂志等工作。社区教育部是学院的一个专业部门,负责承担区域内社区教育的管理、指导和研究工作。2008年起,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在社教部内建立起远程教育、服务协调、策划培训、发展研究四个工作中心(对内为部门内部的项目组),实行项目分工专业化负责,事务协调统一化管理,人员也增加到9人。
学院其他各部、系在完成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根据任务和发展需要,以开设社区教育课程、组织社区教育教研活动以及志愿者等形式,参与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去,工作量统一纳入学校课时量计算。
3.
加强社区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培育与建设、学习团队管理实践与探索工作。(1)在“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征集评比活动”中徐汇区共上报教育资源95份,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获市优秀组织奖,社区学院《餐饮英语》、区妇女联合会《迎世博礼仪英语》获市二等奖;斜土社区学校《电脑提高》、长桥街道社区学校《茶道》、康健社区学校《合理营养健康个人生》获市三等奖。(2)组织2008年度区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评选工作。共28门课程参加申报,总计214人次教师听课评课,评选出优秀课程奖、优秀团队活动奖及各单项奖。(3)在第三届学习节期间,社区学院联合湖南、田林、康健、华泾镇社区学校和徐汇区老干部大学共同举办“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展示与研讨活动”。(4)制定徐汇区终身教育特色教材编写指南,面向全区进行招投标。
4.
网络构建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完善“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为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1)进一步发挥“徐汇社区教育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学习平台、管理平台的作用,形成了机制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库共享。2008年秋季课程手册以网络形式收集发布,使课程体系有了更大的宣传覆盖面、更快的互动参与面。远程教学在社区教育网中得到初步尝试和应用。(2)拓展完善“徐汇终身学习卡”系统,以徐汇社区教育网为平台,以区域内各层面市民为对象,以“快乐学习、精彩人生”为建设理念,以网络资源学习、活动信息传递、认证制度建设为重点。采用实体、虚拟二种形式,功能互补、有机结合,成为徐汇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标志。(3)分阶段有序推进“徐汇终身学习卡”,在漕河泾“学习卡”试点基础上,组织包括团区委、徐家汇、湖南街道等7家单位作为试点。(4)对区域内社区教育教学点、教师、课程等方面进行管理,秋季共采集全区338个教学点信息,收录1743位从事社区教育教师的信息,审核备案2080门社区教育课程。
5.
师资培训工作。分层次建立培训体系,有效开展师资培训。(1)不断完善对社区专职人员、骨干队伍的业务培训。(2)搭建区级社区教育教研平台,制定《社区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员制度》,按课程分类分组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开展了书画摄影、英语、计算机、环保教育等专业教师的教研活动,加强协作与互动,促进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6.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及科研工作。注重采取科研项目和实验项目引领的方式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升社区教育工作的创新力和发展力。(1)提高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能力。目前全区正在开展全国、市、区和学院层面的研究课题多达51项,选送了3个实验项目上报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2)一年来,在《中国社区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3篇;在市成人教育协会优秀论文评审和市、区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都获得一二三等奖项。(3)社区学院组织编写实验项目案例集,《徐汇区社区教育论文集》编辑出版,该文集共收入论文33篇。
二、指导
示范街镇和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
1.
创建工作引领社区教育发展。(1)上半年参与徐家汇街道等8所社区学校进行初期评审,通过对申报学校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估,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工作建议。(2)参与组织专题会议,6个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通过小结、答辩、交流展示等形式汇报了2年来示范街道创建工作。(3)经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推荐,市教委审核通过,我区漕河泾、田林、徐家汇街道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同时这三个街道上报参评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2.
立足社区,发挥社区学校指导、辐射功能。社区学院对社区学校工作积极发挥指导、服务作用,一年来,各社区学校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1)各街镇继续加大对社区学校校舍和设备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全区、街镇社区教育日常经费投入大774.7万元,人员经费投入达736.4万元。(2)部分社区学校制定《社区学校指南》、《社区学校教师、学员须知》、《社区学校教师岗位职责》、《社区学校安全防范应急预案》等10多项规章制度。社区学校通过制定课程班、团队、小组沙龙等管理办法,鼓励特色团队做大做强,推动社区教育自下而上的管理民主化和办学形式多元化。(3)各类院校、教学点全年共开设课程171门,3804个班,参加课堂学习为110806人。
三、
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功能。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有、共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终身教育体系。
1.
形势发展与教育的整合。结合形势开展“迎奥运、迎世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宣传培训活动。
2.
人力资源优势凸现。各街镇努力挖掘名人、专家资源服务于终身教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中央电视台戏曲文艺中心主任李纯博、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等名家与广大居民爱好者零距离的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喜好者的学习信心,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引人入胜的讲座让普通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名家,多方面吸纳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升生活品质。
3.
信息资源提供学习新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社区教育教学点、教师、课程等方面管理,形成以各街镇及老年大学申报,区社区学院审核备案的操作模式。整合资源服务社区居民,通过合作、购买、征集、采编等方式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与建设,以远程教育的方式方便居民参与社区教育。
四、凸现徐汇特色,打造社区教育活动品牌
1.
第三届徐汇区学习节
闭幕式:由社区学院承办的徐汇区第三届学习节在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落下帷幕,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区社区学院院长张社主持闭幕式。8分钟的《终身教育成果巡礼》短片浓缩了学习节的精彩过程。首本区本教材《居民英语读本》由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闭幕式上,该书编著者区社区学院英语系主任王道英博士、徐家汇社区学校兼职教师席鹰向13个街镇的兼职英语教师代表赠书。宣传部部长章卫民在闭幕式上点击启动了“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宣布了徐汇区第三届学习节圆满闭幕。
2.
系列讲座活动“徐汇社区大讲堂”:根据徐汇区政府《徐汇区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提高区域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终身教育需求,为居民提供低门槛、广受益、全覆盖的社区教育资源,徐汇区社区学院主办了系列讲座活动“徐汇社区大讲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