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准确定位 培育品牌

提升《徐汇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2-11-17

一、《徐汇社区教育》杂志简介
《徐汇社区教育》是一份由徐汇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主管、徐汇区社区学院主办、以徐汇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要受众的工作杂志。杂志的办刊宗旨是:构建徐汇社区教育体系,创建徐汇社区教育品牌,展示徐汇社区教师风采。
杂志于2005年12月创办, 2006年起由徐汇区社区学院接办。目前为季刊,每旬末出刊。发行量为1000册。现在编辑部的架构是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为顾问团和编委会。杂志顾问由社区教育专家和徐汇区的行政领导组成,编委会主任由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担任,主要是对杂志进行指导、监督和咨询,编委会的同志每年还负责为杂志撰稿,以保证杂志的质量和水平。第二个模块是编辑部,负责杂志的运作。从2005年至今,先后有多位同志参与编辑部工作,目前,编辑部由区社区学院院长张社担任主编,由区社区学院的肖福莲同志负责杂志具体工作。
杂志从2005年12月第1期创刊,至今共出刊31期,总字数已经超200万。主要栏目有:会议专栏(要闻报道)、社教之窗、特约专稿、专家论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探索与实践、志愿者风采、社区教育课程、徐汇社区大讲堂、和谐徐汇、他山之石等。
作为徐汇社区教育的一份工作杂志,从2005年12月成立,到今年的12月,即将满7岁,在杂志社走过的七岁历程里,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准确定位,精心办刊的过程,逐渐形成杂志“同步、集聚、服务”的特色和品牌,即同步跟踪徐汇区社区教育的动态,较好地反映徐汇社区教育工作的整体状况,在实践中把握问题,以社区教育理论指导各街镇社区教育建设;集聚新观点、新探索、新体会,在《徐汇社区教育》这个平台上,集聚各路专家、学者和市区领导的思想,徐汇区13个街镇和各委办局在社区教育建设中创新、实践的成果,集聚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心得体会。目前,杂志已经成为徐汇区的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的很好的共享平台与宣传窗口,在服务地区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编辑部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杂志定位。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杂志。明确杂志定位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杂志性质。我们的立足点是《徐汇教育杂志》是一份贴近社区教育、贴近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工作杂志,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栏目建设,稿件稿源等,都应该围绕为社区教育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为徐汇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也就是说,杂志既不是纯学术的期刊,也不是纯新闻的期刊,也不是休闲的期刊。
二是杂志的服务对象和杂志的作用。也就是“为谁而编,编给谁用”的问题。在杂志是“眼睛向上”还是“眼睛向下”方面,在接办杂志之初,有过许多次的讨论。一份杂志要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定位与特色,是杂志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出版周期为3个月的杂志,不具备报道新闻动态的时效性,作为一份区层面的杂志,如果仅仅满足居民的休闲阅读喜好,可能就会堙没在众多的社会杂志之中。经过多次探讨,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即要有大教育的视角,通过杂志,能够领略徐汇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工作状态,杂志应该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承担反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探索实践、教师风采、提高徐汇社区教育品牌影响力的任务。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使之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建立规章制度,保障杂志的规范运行。杂志从成立至今,始终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区府批准,杂志成立编辑部,配备人员和经费,建立各项规范和制度,保证部门的有效运转和刊物的编辑质量。编辑部根据国家已经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徐汇社区教育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徐汇社区教育》编辑部工作章程、《徐汇区社区教育杂志信息发布审批制度》、《徐汇社区教育》杂志编排规范等等,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能够尽可能地使刊物质量编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在“质量”的规范之下,以规范和严谨来推动刊物质量的提高。
(三)进行整体策划,做好栏目建设,精心选题,形成杂志的风格和特色。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社区教育杂志要做好服务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社区教育建设的大文章。因此,我们徐汇社区教育在栏目、内容等方面不断反思和调整,精心选题,最大限度地贴近社区。
1.做好基本策划工作。2005年第1期杂志出刊,接下来的几期,就是深入基层调研,根据采访和调研情况,对栏目不断进行梳理和规整,使得栏目定位明确,突出特色。这样,在组稿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组稿效率和稿件质量。在编辑杂志的过程中体会到,只有当你所策划的选题与读(作)者相关时,才会吸引读(作)者的注意力。
一个栏目成熟后,还会带动新的栏目产生。例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相关的内容以前统发在“实践与探索”栏目,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徐汇区各街镇的研究探索不断跨上新的台阶,项目实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也相应从探索与实践栏目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栏目。相似的栏目还有《人物专访》,从志愿者风采栏目脱胎出来。再如,徐汇区有众多的社区教育教师,很多是各个领域有造诣、有建树、热心社区教育的志愿者,为这个群体策划的栏目从2008年第2期推出,栏目名为《徐汇社区大讲堂》,以知识性、趣味性、休闲性内容为主。2010年第4期起,推出“社区教育课程”栏目,重点推介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
2.内容和形式上的规范。随着学习型社会工作的推进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创新,徐汇社区教育的品质、内涵得到不断提升。徐汇社区教育杂志也相应地与时俱进,在内容形式上不断规范和创新。包括刊头logo,封面的风格定位等。
徐汇社区教育经历了两次改版,第一次是在2009年,根据杂志运作和读者反馈情况进行了改版,从原来的16开变成大16开(280*203),改版后的杂志容量从原来每期的6万3千字增加到近10万,容量扩充后,杂志的交流宣传功能得以进一步加强。彩版也同步改版,内容以反映徐汇社区教育的“一街一品”为主,形成特色,改版后的彩版视觉效果也有进一步提高。第二次改版是2012年(今年)第1期起,由大16开48页改为64页,容量进一步加大,选题更贴近社区教育一线,内容充实做细,在栏目的视觉设计上进行改进,有适量的图文比例,字体相应加大,改版3期以来,杂志更受读者欢迎。
3.做好刊物年度的编辑计划和每期的出版策划方案。年度编辑出版计划的报道范围内容包括刊物报道范围、主要栏目设置、每期的选题计划等。今(明)年的工作重点是:(1)继续按照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以更好地为徐汇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2)继续加强栏目建设,精心策划选题,增强期刊可读性,提高刊物质量(包括刊物的印刷质量),努力扩大杂志的影响面。每期杂志的策划方案包括选题(背景和内容)、栏目设置、组稿方案、编辑进度等。努力保证出版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提高刊物出版质量。
4.加强组稿工作。杂志的稿件来源是否稳定,以及稿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杂志的质量。因此,组稿工作是编辑部的重要工作,除了关注区域内重大的社区教育活动,还直接向从事专业理论研究的学者和社教一线的同志联系和约稿。尽量拓展刊物覆盖领域的宽度和厚度。杂志的组稿过程也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杂志的主编、副主编除了自己写稿,还组重要稿件,现在,杂志的稿源除了来自约稿,还有不少的自发投稿。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编辑部同志的工作能力,做好通讯员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培训,提出工作要求,进行工作考核。
我们将通讯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纳入区社区教育的全员培训和岗位培训规划中,杂志有公共邮箱xhsqjy@yeah.net,接受通讯员的投稿,编辑部的负责同志还经常下基层,为街镇通讯员提供信息采编、新闻写作的指导服务,切实提高通讯员队伍的工作能力。随着徐汇社区教育的高速发展,徐汇区的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队伍也不断处在成长壮大之中,通讯员队伍尽管也在不停地调整,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支相对稳定、作风精干的队伍,这支队伍在徐汇的社区教育宣传服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求通讯员深入街道、居委,了解基层社区教育工作的动态,学习基层的工作经验,收集信息,及时汇总并上报。除了采集动态信息,我们还要求通讯员深入到社区第一线,努力挖掘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自己动手,采写相关稿件,推广先进,发挥社区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要求通讯员除了向《徐汇社区教育》杂志输送稿件,还要利用好市、区和街镇等各级宣传平台和载体。(参见附件)
三、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1. 进一步明确杂志的定位。上海的社区教育处在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状态中,如何适应上海市、徐汇区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工作定位,更好地提升服务社区建设的能力?这是我们正在着手思考的问题。也有再一次改版的设想。
2.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好编辑部常规工作,对杂志出版流程进行控制。做好期刊杂志的封面设计、编辑策划、稿件的选择、修改、配置等工作。做好每期刊物的初审工作和稿件的加工整理以及校样的校读工作,对杂志整体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提高杂志质量。
3.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好新闻工作“走转改”的要求,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更贴近社区,采集更大的信息量,充分挖掘区域在推进和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新风貌、新举措、新亮点。加强编辑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