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6年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6-01-08
2015年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紧紧围绕创全大局,严格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要求,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指导各社区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年,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将秉承“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探索有效的运作机制,发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宣传、服务、培训、整合、评估功能,夯实社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基础,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创新发展。
一、开展多渠道宣传,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1、创新宣传手段、提升服务能级
在中心原有“心灵家园”网站和“徐老师”微信公众号运行的基础上,以区教育局筹建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拓宽服务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渠道和途径,共同建设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暨网站和APP企业公众号。
2、开展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宣传
依托徐汇报、有线台等传统媒体,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制作一批贴近未成人生活、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宣传品,送宣传进学校、进社区;利用APP企业公众号新媒体渠道,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形式。
3、策划系列专题宣传,学先进、促发展
推出“我们身边的心灵护航人”系列专题介绍,做好市、区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专题宣传。以微课评选等活动为载体,推进信息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4、召开专家恳谈会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家恳谈会,介绍我区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提高工作知晓率和影响力。
5、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做好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海心网”、徐汇教育网、徐汇社区学院网、徐汇终身学习网等网站的信息上报工作。
二、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各类主体需求
6、向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服务
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免费讲座及咨询服务,运用网络、电话、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
7、向社区、学校提供服务
引进专家、提供菜单式服务,结合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进社区、社区学校暑期班等活动,为学校配送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为社区配送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8、向志愿者提供服务
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志愿者;为优秀志愿者搭建学习深造的平台,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案例督导等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组织中心骨干志愿者到国内领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考察学习。
三、开展多层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素养
9、业务培训
编制《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参考读本》等教材,改善对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负责人员培训,尝试对班主任等德育骨干开展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提高我区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10、资质培训
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对各街镇、中小学心理辅导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和专业能力的心理咨询师,较大幅度提高专兼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11、特色项目培训
与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上海知音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专题项目培训,提高中心骨干志愿者的国际视野和职业素养。
四、进行全方位整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2、师资力量的整合
根据教师特长建立资源库,向街镇、学校提供菜单式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
13、街镇资源的整合
指导街镇心理健康辅导室整合辖区内社会和学校资源,为居住或就读于本社区的未成年人提供全覆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4、专业机构的整合
从区域内起步,整合高校及科研机构、专业咨询机构优势,与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共建,在项目合作、科研、个案转介及志愿者培训方面力求有新的提升。
五、开展标准化评估,推动规范有序运行
15、以评促建
重点做好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评估工作,与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评审及示范校推荐工作相结合,确保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规范运行。
六、科研助力,专业发展
16、开展课题研究
对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为上级领导决策及工作推进提供依据。积极申报市、区级课题。配合徐汇区业余大学做好《关注成人学生心理需求,助推开大“当班人”自主和谐发展》、《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两个课题项目的相关工作。
17、结合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要求,发动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心理月”活动。
18、配合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做好相关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建设、评比工作。
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201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