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保育员大专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2015年12月)
发布时间:2016-01-15
(2015年12月)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徐汇区社区学院),是由政府主办、教育局分管、教育部备案可颁发高等专科毕业文凭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在学历教育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学生需求与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建设。应对需求,成功地为徐汇区学前教育的保育员开设了四期保育员大专班。
一、培养对象——保育员教师所需知识能力的分析调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创新保育员的培养和培训机制,并且将其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在《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将 “保教结合”工程、推进幼儿保育员培训、探索多元化培养学前教育保教队伍的方式和途径列为主要任务。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对保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二期课改对保育员的专门培养亟待大力发展和提高。
上海市托幼协会去年对全市幼儿园保育员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入职门槛低、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而且其中不少人还缺乏最低技术职称。很多幼儿园保育员在既无岗前培训,又无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就匆匆上岗。有人曾这样形容幼儿园保育员岗位:下岗职工的“安置点”,家庭妇女的“就职地”,落聘教师的“避难所”,职业幼师的“过渡桥”。
徐汇区业余大学联合徐汇区教育局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对区域内保育员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徐汇区各幼儿园的保育员以下岗协保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整体学历层次偏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居多,缺乏对幼教课程的理解,也缺乏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且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制约了我区幼儿教育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作为区政府主办的高校,徐汇区业余大学一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之一,面对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的现状,开设沪上首个保育员大专班,为徐汇区创新保育员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徐汇区学前教育水平做出有益的探索,继而能在全市发挥辐射效应。
二、专业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保育员是幼儿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曾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这些规定就是划定了“保育员”的职业定义,即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中,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
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让保育员成为教育工作者,成为生活老师。在儿童生活保育工作中发掘教育元素并将教育理念贯彻实施于日常保育工作中。行政管理(保育员)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所需的专业道德、专业精神、专业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育员大专班毕业生应是保育员队伍中的骨干人员并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保育员大专班毕业生职业目标定位:保育员——教育工作者——生活老师——教师助理——保育工作管理者。
三、行政管理(保育员)专业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对行政管理专业(保育员方向)的专业改革计划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探索与用人单位合作的新的办学形式;二是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学以致用的“当班人”;三是积极开展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大力度,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注重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徐汇区业余大学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为例,其专业改造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培养目标的追求与选择,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文化、科技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
(办班初衷)根据国家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保教并重”的指示精神,以及教育局工作计划中提到的“全力打造一支能够体现现代幼儿保育理念,掌握科学教养方法,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骨干队伍”的要求,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同时,为了提高保育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为了徐汇区保育员队伍的梯队建设,徐汇区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委托徐汇区业余大学专门开设了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
二是科学设置课程,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提出专业课程改革具体举措,将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提升学员的整体文化素养类课程;第二模块是提升学员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类课程;第三模块是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实训类课程。我们对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造。课程内容凸显综合性、适应性、拓展性、实践性特点。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原专业课程知识基础上扩展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如少年儿童法律保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文学欣赏、幼儿行为规律等,增设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等专业课程,同时加强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如书画、艺术欣赏等。其次,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以探究实践式取代过去的灌输式教学,以“文本加实践”的模式取代过去单一的文本式教学,注重形成师生互动。第三,在教学形式的改革方面,课程讲授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系列专题讲座补充保育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体系列专题讲座有:《保育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素养》、《如何做一片亮丽的绿叶》、《园长眼中的好保育员》、《发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幼儿教育改革展望》等。学校邀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给学员开讲座,通过介绍优秀园的保育员专题小组活动、工作交流、员工评比等活动,展示一个优秀的保育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让学员们学会换位思考,感悟团队合作精神。第四,实践性环节课程的改革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聘请幼儿教育管理专家、幼儿教育管理者、优秀的幼儿园园长等专家学者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开设《幼儿保育操作实务》实训课,安排在上海市市级示范幼儿园实地进行。采用由幼儿园园长和优秀保育员传、帮、带的教学培训方式,学员根据自己实践体验完成课程。《毕业设计》则是学员在实训课的基础上,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员结合幼儿园保育工作实际写幼儿观察报告或分析文章。
三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探究实践式教学取代过去的灌输式教学,以“文本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取代过去单一的文本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互动。
课程讲授采用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训课安排在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实地进行。比如请上师大博士开设主题讲座《婴幼儿早期教育》,以拓宽学员的视野。利用徐家汇文博古迹荟萃的资源特色,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实践,亲身感受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感受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针对学员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上海的前世今生》系列讲座,有利于学员尽快融入上海文化。
充分发挥区办成人高校的资源优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聘请幼儿教育管理专家、幼儿教育管理者、优秀的幼儿园园长等专家学者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充实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四是探索毕业论文撰写的改革。
目前大专毕业要求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毕业论文,但目前毕业论文撰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大专学生学术理论知识相对欠缺,让他们完成有一定学术要求的毕业论文有难度。根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论文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要求紧密结合,我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仅从学术层面考虑,由此会脱离大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在选题及论文写作定位方面要准确适度。大专学生撰写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撰写个案分析或探索个案问题解决的应用性论文更适合大专学生。
保育员大专班学员的毕业论文则是学员在实训课的基础上,学员结合幼儿园保育工作实际写幼儿观察报告或分析文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可以从四届学员的论文选题中窥见一斑。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
保育员
|
保育员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
|
保育员专业素养和能力研究
|
|
保育员开展随机性教育的实践
|
|
保育员午睡管理小策略
|
|
保育员对幼儿午睡的管理与指导
|
|
保育员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
|
谈保育员老师的教育策略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
|
论保育员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的功能发挥
|
|
如何做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保育员
|
|
论保育员的角色定位
|
|
保育员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角色与任务
|
|
一日活动中保育工作细则的研究
|
|
保育员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支持
|
|
保育员队伍专业素养与能力的调查研究
|
|
保育员的成长故事与案例
|
|
保育员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指导策略初探
|
|
保育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
|
保育员与教师合作开展就餐管理的实践研究
|
|
保育员职业现状分析
|
|
保育员素质对幼儿的影响
|
|
新时期保育员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
|
幼儿园保育员管理之我见
|
|
幼儿
|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
浅论幼儿自尊的培养
|
|
幼儿在园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
|
幼儿在园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
|
幼儿自主阅读的培养
|
|
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
|
浅谈小班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培养
|
|
简论当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教育策略
|
|
浅析内向幼儿如何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
|
浅谈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
|
简析幼儿良好如厕习惯的培养
|
|
幼儿礼仪教养初探
|
|
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
|
幼儿午睡管理小策略
|
|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
|
幼儿午睡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
|
关于改善内向幼儿适应集体能力的实践
|
|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
|
幼儿咬人现象剖析
|
|
小班幼儿文明进餐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
|
幼儿吮吸手指习惯的纠正
|
|
儿童肥胖的干预
|
|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
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
|
小班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实践研究
|
|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与对策
|
|
浅谈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
|
浅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
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教育
|
|
谈幼儿早期阅读环境的创设
|
|
幼儿在园良好排便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
|
小班幼儿文明进餐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
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教育
|
|
关于改善内向幼儿适应集体生活能力的研究
|
|
运用床边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完整性的研究
|
|
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外部因素的研究
|
|
幼儿不良情绪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的初步研究
|
|
内向型幼儿心理疏导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
|
谈幼儿早期阅读环境的创设
|
|
幼儿不良习惯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的初步研究
|
|
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
|
谈幼儿行为引导
|
|
浅谈如何矫治幼儿的依恋与依赖行为
|
|
|
论自制玩具与幼儿动作发展
|
家园共建
|
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
简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
|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个案研究
|
|
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
|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自闭症儿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
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
论托幼机构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
|
谈外来弱势群体家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
其中2014届学员童岚的毕业论文《幼儿依恋与依赖行为及其矫治》作为优秀论文刊发在《徐汇教育》杂志上。
五是改革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比如,毕业论文的评定标准应由现行的偏学术性标准改革为重应用性标准,不再以学术性、理论性、逻辑性等作为主要的评定标准,而应以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能否分析或帮助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
该大专班的开办已引起新民晚报、新闻晚报及数十家网络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为我校进一步开放教育资源,在其他专业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
首届行政管理专业保育员大专班毕业典礼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徐汇区委书记孙继伟、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分别发来贺信,向全市第一个保育员大专学历班学员表示祝贺,向为此付出百倍努力的徐汇区教育局和徐汇区业余大学表示感谢,并寄语全体学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积极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作为上海首家保育员大专学历班,是徐汇教育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随着徐汇教育作为上海一流教育高地地位的不断夯实,随着保育员大专班的连续开设,随着“两教一保保教结合”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徐汇率先提出“幼儿园保育员的入职门槛是大专生”的设想或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