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就现阶段残疾人教育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发的思考
钟海虹
发布时间:2017-01-01
钟海虹
残疾是人类发展
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而
我们国家现有
6
千多万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5%
左右,涉及近五分之一的家庭。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因意外事故、突发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残疾,所以,残疾人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日趋完善的人类社会,如何
对残疾人这个社会脆弱群体给予必要的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何为脆弱,除了身体的缺陷而带来生活、行动的不便之外,残疾人由于残疾而长期受到的社会的排斥、不公的待遇、受挫机率往往要高于健全人很多,从而导致大多数人心理敏感、自卑感强,承受能力脆弱等,但自我保护意识又高于常人,并且还很希望自己好的表现能够被大众所认可、赞赏,在这种矛盾心理下,“自傲、孤僻、不合群”在他们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加上残疾人普遍受教育的层度不高,因此没有好的工作就没有好的收入,他们往往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无疑在他们原本就不自信的心灵上面又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从教育抓起。
作为残疾人成人教育的殿堂,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所招收的残疾学员包含了除精神类残疾人之外的四类残疾学生,在这中间有随班就读和单独组班,但无一例外的就是在教学上所有种类的残疾学员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如: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包括极个别的智力障碍的同学都是混班学习。这就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能够面面俱到,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高质量学习?
对于残疾层度是三、四级(轻度)的同学,除了在学校的生活中给予必要的照顾之外,还应该引导学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顾班级中需要帮助的同学,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工作等。轻残的陪同重残的同学去卫生间,重残的同学帮助视力障碍或者手不方便的同学抄写笔记,并且制作电子笔记放在
QQ
群里共享,大家下课后可以一起帮助听力不好的同学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鼓励学生一对一的结对子,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美德,让残疾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充分的享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这在自信心的培养上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这一扬长避短的举措,不但帮助了重度残疾同学解决学习生活的不便之外,还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让他们有了归属感,提升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为将来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摆脱不良心理因素而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对于一、二级重度残疾的同学,老师们可能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这些同学由于受残疾层度严重的制约,基本都接受过比较高的教育,到我们学校来之前大多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或者只读到初中毕业,能够到开大来学习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超过
40
周岁,当初报名时的兴致勃勃,往往会被自身“基础太差”而被一点点磨灭!“基础差”已经成为他们今后学习上的“拦路虎”,对于教学,往往会出现老师讲课后,她们不能理解、消化;对于作业,虽然内心想认真完成,却无法下笔的状况,这就让他们在对自己的认同感上产生怀疑,懊恼、焦虑、烦躁马上出现在脸上。这个时候辅导员可能就要适时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去安抚一下有点受挫的心理,如果每一门课都能够设立一位助理老师或者有一对一的志愿者能够课后帮助这些同学理解上课没有搞懂的问题,同时帮助解答一些作业上面所遇到的问题的话,这将大大提高这些同学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其次,对于这些同学学习生活上的照顾要更加的细心,要做好这点就必须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很多同学是截瘫病人,他们腰部以下没有知觉,到校上课的时候,往往使用成人尿布或导尿管,这就对学校的无障碍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解决无障碍设施的同时还要关心到这些同学的身体健康,他们中间往往残疾还伴随着比较严重的肾病,一不注意就会引发肾炎。所以一定要不定时的嘱咐和鼓励他们多喝水,不能上一天课,一口水都不敢喝,长此以往,必定身体会出现问题,举措就是隔一段时间就主动给他们的杯子里面加水。他们每天的排泄一般都是靠药物维持,那么一周多来学校几次就打乱了成了一个不能克服的困难。在课时上面只能保证一天的时间,这对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问题,如果没有课时的保证,必定学习质量不可避免的打折,对于这点建议可以将
2
年半的毕业时间改为
3
年,延长学习的时间。还应该考虑到重残同学独自出行的困难,尽可能的解决地铁等交通到达站点后到学校这一段路程的安全问题,除可以安排轻度残疾同学做志愿者,还可以组织校内志愿者队伍,为残疾同学提供接送服务。
班上个别轻度智力障碍的同学,也要时时关心她的心理变化,因为她们可能是班级中对于某一事情最最容易钻牛角尖的人,有的时候起因可能是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比如班级中一位轻度智障的同学,由于智力障碍不能去残联做助残员,对于这点她就特别不能理解,以至于影响了上课到了上课的热情。辅导员了解情况以后就要耐心开导。还有一次做毕业作业的时候,任课老师说了一句,班级里面就你最差,交得最慢了。老师其实只是叮嘱学生缴纳作业的一个策略,但辅导员却接到一个哭着诉说的电话,除了安慰并把老师的意图明明白白的告诉她之外,还要马上安排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主动与其联系,帮助尽快完成作业。这样才能化解该生心里的不安与惶恐。
根据以上的情况从而总结残疾人因其独特的心理特征而产生的学习问题:
第一
由于残疾人身体上的缺陷不可避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特色化。在开设专业科目时,不但要考虑市场需求、学生兴趣,更要考虑到残疾人身体力行的学习内容。
第二
因为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身的残疾,在就业形势上落后于市场需求,在找工作时,受到不公正对待,处处碰壁。而我们的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让残疾人真正自立自强,促使其就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和开展有效的合作来整合为残疾学生服务的社会资源。如可以与市、区残疾人联合会下面的各大协会以及许多的民间公益机构,包括一些外资企业中的社会责任部,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通过他们来了解现社会单位需要具有什么技术水平的残疾人,从而在学校教学期间,可以设计课程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残疾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
多组织校内招聘会,为残疾学生营造更多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
第三
部分中、重度残疾人因身体受残疾的局限,性格内向、孤僻,脆弱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正所谓育才先育人。这就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了更为重大的责任。多组织校内外活动,以学校为平台,组织志愿者与残疾学生交朋友,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扩大其交际网络,从而锻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对于所有的残疾同学,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包括考试日程的安排上,尽可能紧凑,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尽量避免他们为了上某一节课,参加某一场考试而来回奔波。在教学手段上,多运用
PPT
,电子文案等手段,任课教师能够及时的把与课程相关的
PPT
,电子文案等资料发给同学,方便他们复习掌握课程的难点,要点。
残疾学生普遍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可根据残疾学员的这一特点,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难点,多做一些指导,练习。
学生会则多组织一些适合残疾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增加残疾学生走出家门,走出课堂的机会,让他们与普通班级的学生一起去完成课外活动中的任务,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