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家校联合,共筑爱之港湾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纪实

发布时间:2016-01-13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担负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我校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的德育协作体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要求教师与家长交流要真诚交往,密切联系;尊重家长,增进理解;激励帮助,搞好配合;以礼相待,摒弃功利。把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想到。做到:家长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家长没想到的,我们也想到了;家长反感的,我们避免了;家长希望的,我们实现了。以达到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效果。通过电话、短信的随时沟通、家访工作,想方设法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尊重他们的感情、意见,与之真心交流。在心理上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更好的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2015 9 月,我校一位聋人学生,因个人情感问题,情绪失控,做了一些过激行为,给自己造成了伤害,事情发生后,在校老师及班主任立即与该生父母联系,沟通事情发生的经过。由于在原有的情感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悔,以及对未来自己学习情况的担心,该生情绪一直不是很稳定。针对他的情况,学校老师与他的父母沟通后决定,双方共同和他交流,安抚他的情绪,同时加强联系,即时交流。由于该生母亲不懂手语,学校又安排家访,与他的母亲交流后,直接翻译给该生,更好的把家长和老师的想法转达给该生,安抚学生的情绪。该生在家两个月的时间,学校老师与家长也一直保持联系,在十二月份初,又让该生家长来学校商量学生日后学习发展的问题,并达成了一致看法。而经过这两个多月学校和家长的安抚和调整,该生情绪上已经基本没问题,在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的时候也能积极开朗的参与。
谁没有曾经年少,谁没有在年少时冲动过,这个学生本身并不是有意做出那些事情,他的冲动使他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鼓励,使学生的情绪心态更快的恢复,而在学校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也找到了更好的、更适合该生以后学习发展的方案,这就是家校互动的必要性,在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