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课程改革方案

(2015年12月)

作者:徐汇区业余大学 李路 发布时间:2016-01-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员工和转岗、再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放教育培训资源。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 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向普通学校开放课程和实训资源。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校和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工程类骨干型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不断提高各类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南信电力工程)大专班正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体现,机电一体化》(南信电力工程)大专班课程改革的目标。建立有电力行业特色的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是我校
有关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方案归纳如下。
一、专业培养目标问题
《机电一体化》(南信电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管理理念与素质,以拓宽学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机电一体化大专班毕业生应是电力工程行业队伍中的骨干人员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同时胜任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工作,成为技术型管理干部的后备梯队,满足现代制造业领域对第一线应用所需的操作复合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电力工程技术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应具备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管理理念与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表述为以下几方面:
具备从事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维护及管理的工程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实践意识和工程意识,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敢于使用新技术;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系统的机电一体化应用知识能力和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处理、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熟悉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控制原理和应用、并能 够从事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维护及管理的专业工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具有电气和电子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工程项目和电站建设等;电力工程项目和电站建设方面 的专业知识:包括电子工程制图基础、工厂供配电技术、智能化仪表原理及应用、电气安全技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机电一体化设计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三、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和专业知识课的改造问题(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公共必修课24学分,专业必修课44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
因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没有“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故借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对其进行改造。原《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和的课程名称不宜变动。而对其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作相应调整,更换适用于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维护及管理的专业课程,如:企业项 目管理、工厂供配电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语言、电气安全技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仪表原理及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大学美学等。
由于原《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注重的是学科专业体系的系统性,与《机电一体化》(南信电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1、课程名称不变,课程内容的扩展
在原专业课程知识基础上扩展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如电力电子技术、工程设计与制图、高电压与绝缘新技术、输变电设备运行监控技术等。
2、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改革
原学科专业知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南信电力工程教学中扩展的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
3、系列专题讲座:
讲座一: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讲座二:高电压与绝缘新技术
讲座三:电力调度
讲座四:电气设备运行与故障诊断
讲座五:输变电设备运行监控及优化检修
讲座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讲座七:大客户销售技巧
讲座八: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法
讲座九: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讲座十:调度配网自动化及远动技术应用
三、特色选修课的开设及落实问题(共12学分)
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维护及管理”技能类课程(共8学分,160课时),包括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智能化仪表原理及应用,这一类课程设想请电力公司老总和行业专家来授课。另一类是管理和艺术欣赏类课程(共8学分,160课时),这一类课程主要考虑请本校艺术系和经管系专业教师授课。
四、实训课及毕业设计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问题(实训课4学分,毕业设计7学分,共11学分)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入电力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设想《PLC课程设计》实训课安排在本校《贝加莱培训中心》进行,并邀请贝加莱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电力行业项目组专家辅导;《电子技术综合实训》课安排在南信公司培训中心,采用由公司项目经理和优秀工程师传、帮、带的教学培训方式,学员则根据自己实践体验完成。《毕业设计》则是学员在实训课的基础上,请经验丰富的电力行业项目经理和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学员结合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维护及管理工作实际,写工程项目设计或现场施工维护的报告或分析文章。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面授学习+网上学习+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校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已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