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特殊教育部学期工作计划
(2017学年第二学期)
发布时间:2018-01-10
(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一、
指导思想
全新的一个学期即将开始,虽然关于聋人特殊教育我们已经拥有持续积累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拥有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新的一个学期到来时,部门全体人员又将面临一个全新高度的挑战。
在特殊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的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陆续扩招聋人大学生,这给我校聋人特殊教育的继续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在新学期里,特殊教育部将继续践行终身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继续坚持以聋人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让每一位学员拥有一份技能型工作为目标,依据聋人学生身心障碍特点,遵从聋人学生学习实践规律,迎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教育教学。同时,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在原课程建设基础上,不断探索开拓更能开发聋人大学生职业发展潜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为聋人大学生融入职场环境,成功就业提供系列支持,努力办好适合学生的教育,同时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二、
工作目标
(一)
规范细化常规管理。围绕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切实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措施的规范性与可行性,促进有序、健康、安全校园建设。
(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课程、融合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德育教学,努力将学生培养为专业技能强,社会融合度高的社会人才。
(三)
开展特色教研工作,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以教育教学为部门发展的根本,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特教课题研究,整理开发专业课程多形式的系统教学课件,改善课堂教学翻译支持的系统,积极开展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活动,探索创新更加适合聋生课堂的教育教学形式与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
开拓培训实训路径,提升教学转化率。新形势新挑战下,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开拓残疾人技能培训新路径,拓展实习实训新平台,为残疾人职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机遇。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合作教学。一方面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优势,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另一方面,加强外聘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吸纳社会专业技术精英,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提倡校企教师的合作教学,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教学任务。
三、
工作内容
(一)
学历教育教学管理
1.
10个艺术类教学班共125名,7个专科(76人)、3个专升本(34人),其中包括1个老年美术实验班(15人)。
2.
40门专业课程,20名专业教学与翻译支持团队。
3.
3个毕业班,拟定并需要执行三套毕业设计辅导执行方案,遵循合作教学方式组建毕业设计辅导讲师合作团队。
4.
脱产班3个45人,一周五天课程7个晚上的夜间管理与住宿管理。
5.
11月6-17日 大一学生的写生周、11月19-24日美术教育实验班的写生周。
(二)
招生高复高考工作
1.
配合完成招生咨询工作,配合完成报名总计艺术类71名,其中包括聋人专科39,聋人专升本17(还有2名不确定),老年美术专科15。
2.
配合完成三个高考复习班的教学与高考工作。
3.
落实安排外地听障生高考高复期间的住宿管理工作,9/10-10/30期间,高复期间住宿人流量将达到54人,其中最高住宿人流将达到64人,约1周时间。
(三)
残疾人培训
1.
承担徐汇区残疾人培训中心的职责,开发课程、组织教学、送交上门,加强和聋协、盲协合作,配合协助开拓培训生源的组织工作,完成徐汇区残联区域内的残疾人的培训任务。下半年计划完成10个街道16个阳光之家和心园、聋协、盲协6个项目13个班级170课时的教学。预计培训将达到940人次。
2.
与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合作计划完成1个全市培训项目,配合做好宣传组织生源工作,计划完成2个班32课时的教学。
3.
组织上海学生继续参与今年上海市残疾人运动会、上海市残疾人技能大赛相关第二轮培训与比赛,8名学员顺利进入复赛环节。
(四)
就业实训
1.
“小三班”听障生的职场沟通培养方案。
2.
申江服务导报听障见习岗位。
(五)
社会融合活动与涉外课程
1.
9月24日 与虹梅党建中心国际聋人节的融合庆祝活动。
2.
9月 欧莱雅美妆手语教室聋人讲师。
3.
10/11袋鼠云听障手工匠人展示厅(线上平台的展示)。
4.
11月26日-12月3日 新加坡-上海聋人青年的服务与学习课程实践。
5.
2018年上海国际聋人电影节筹备合作
(六)
课程研究与微课设计和制作
1.
毕业设计课程合作教学
2.
11月16-19日 全国听障教育2017年年会暨作文教学研讨会
3.
平面系统课程整体规划设计
4.
培训课程微课设计
5.
研究并制定2018级专科、专升本、包括实验班开课计划,明确培养方向、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案、构建教学讲师团队。
四、
主要困难
(一)
住宿压力
1.
听障生在高复班期间的住宿将有三周的时间达到54名、一周时间达到64名,学校住宿可以提供的住宿床位趋于满额。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峰。目前带来的压力是夜间住宿管理以及晚自习管理,需要晚自习管理的班级达到4个,为期至少三周。
(二)
人员压力
1.
部门工作人员原有工作分工明确,处于饱和状态,每一年下半年的脱产班的高复高考工作与外出写生工作压力给团队的人员协调带来困难,今年下半年的困难是残联培训工作量明显增加,对于原有的人员压力而言是雪上加霜。
2.
原本特教部管理人员从9月11日因1人离职,只有6名部门管理人员,向老大教务处协调0.5人,参与到脱产高复班的协助管理。
(三)
毕业设计辅导的紧密协作
1.
本次毕业设计脱产班增设两项专业内容,“商品图片拍摄”和“产品广告视频30秒”。
2.
依然采用校企教师合作教学,因为设计内容增设,最大的辅导团队将采用5+3的形式构成。辅导因内容和环节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合作团队成员的内部紧密协作。
3.
最大优势是通过毕业设计的辅导可以让听障学员最大限度地跨专业的合理衔接,第一理解专业层面标准操作的理解,第二个是扩大就业面。
(四)
培训任务压力
1.
课程设计涉及面广、类目多。
2.
残障类别增加、程度重、人数增加、面广。
3.
送交上门,难度增加。
(五)
翻译支持技术与设备需求
1.
为了最大限度地在课堂内提升信息传递的接受率,我们希望采用手语翻译为主,文字补充为辅的教学支持。
2.
采用科大讯飞-电脑版软件支持,提倡专业教师将课堂内教学语音将通过语音识别转换成文字为课堂教学笔记,作为手语翻译的一个补充形式。
3.
这个环节需要技术与设备的支持。
五、
主要措施
(一)
切实规范教务管理做好常规教学管理,对接招办配合完成招生高考工作。
1.
完善与教务处的对接与合作。根据教务处的要求,按时完成各项教务对接工作。做好专业教师、手语班主任等各项沟通工作,保障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求,应完成特教部9个学历教学班近4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做好教学监督,抓好教学规范,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2.
加强规范脱产班听障生得住宿管理。强调各班晨会、晚自习与夜间管理等各项规章条例的落实。加强规范住宿管理教师的监督职责,落实一天三检的工作要求,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3.
高考期间错峰安排专科、本科高复班,缓解外地考生住宿与部门管理人员。同时,脱产高复班及写生阶段需要申请借调人员协助管理。
4.
配合学校完成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的艺术类专业招生、报名确认、高复班教学管理、高考考场协助等工作。完成动漫设计、视觉传播、摄影摄像、美术、艺术设计专业,两个学历层次五个专业45人的招生计划。
(二)以教学、教研为抓手,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1. 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加强特教部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充分整合优势教师资源、教学资源,投入到学历教育与培训项目中。同时改善外聘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推进聋人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 创建特教品牌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已有的学历课程或者品牌的培训课程中,开拓微课视频课件的研发与制作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培训项目的皮革、美甲以及学历教育中的平面系统设计课程中寻找突破。
3. 深化课程改革与创新。1)总结2017无声课堂课程教学优劣势,结合学历教育中“毕业设计”教学的特点,试点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寻找新的突破点。2)同时,将无声课堂/微光课程的有效教学实践应用于学历课程,迁移有效教学形式与方法,深入合作教学磨合,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提升学历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3)试点聋生课堂运用“科大讯飞”,讲师教学过程增设语音识别文字提示,作为手语翻译补充形式。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筹备完成2017上海-新加坡聋人青年“服务-学习”课程交流项目,完成第三期课程的研发与落实。并以此为主题,
撰写相关论文,或者寻找申报课题的途径。
6. 完成手语教程的汇编。
完成《上海成人高等教育课堂通识手语初级教程》
汇编、排版以及视频制作工作
。
7. 完善教学大纲。调整新增课程与改革的课程的教学大纲,让日常教学有据可依,有条不紊。
(三)
保持与协作单位、送教单位的良好沟通、保障下半年现有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1.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面,按计划完成17年度徐汇区残疾人培训中心、开放大学残教院所有项目。同时,规范今年新研发的所有培训项目教学管理工作,完善中心培训电子、文本档案存档工作。
2.
建立良性的工作沟通秩序,衔接残联、公益机构、阳光之家与心园、敬老院、聋校的相关联系人。为送教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3.
开展专业主题讲座与培训。与企业合作,计划开展2场专业主题讲座,让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更好地对接融合,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
(四)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实现德育活动主题化
1. 开展主题性晨会、班会。依据第一学期段的德育汇编(初稿),实施主题性晨会、班会的德育教学,加强日常德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行与社会适应性。
2. 开展各类主题的融合活动。1)着重推动2018上海国际聋人电影节的筹备工作。2)积极开展9月国际聋人节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