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成人高等教育育人为先的实践与探索

——以徐汇区业余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

作者:王萍 发布时间:2018-01-08

从教育实践中发现,我们了解到成人学生对学习、生活、恋爱和职场中所碰到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心理诉求,迫切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疏导;这几年,徐汇区业余大学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也涌现出一批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特别优秀的学员。在此基础上,学校希望能在全体学生中尝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 学生在增长知识和提升学历的同时,更在综合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推动学生个人生活的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回馈社会。
一、 满足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
专业和课程设置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和专家论证,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在选修课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如“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心理学原理及应用”等;同时,顺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增设“心理咨询”新专业,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
二、 利用教学环节和课堂浸润,在专业课实施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现阶段成人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方案,打破学科界限,力推心理健康的课堂浸润措施。如保育员为主的班级对幼儿心理有更高的学习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则急需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授课教师请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岗位分析,撰写职业发展规划,并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点评和指导,督促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取长补短,培养自信提升沟通能力,实现职业发展与提升。
三、引入专业资源,形成强力专业支撑
2012 年,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于校内,现为我校实训基地。现有面积300多平方米,设12个独立的工作场所。基地的国家二级咨询师志愿者、专业教师和专家团队,也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与保障。
专业资源的引入,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辅导教育、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还可以为学校铺设危机预防网络,及时应对学生心理危机;还可以 为成人学生开设讲座、论坛和选修课程(如针对高年级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 拓展学习领域,增强社会融合能力。
四、注重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强化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师资培训会,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强调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召开专业研讨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引导教师热诚关注学生的需要,并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 能够在授课时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浸润;
- 能够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学习、工作和家庭情况,能够适时的辅导学生或反馈给主管教学团队以便后续的跟踪干预。
五、教务无小事,教学支持大有可为
鼓励和创设条件对教务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目前我校教务员已有一半人员取得心理咨询师或社工师资质。
“上海市成人高校优秀教务员”,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顾曰岚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务员: “学生至上,教学至重”是她的服务理念;“脚踏实地,做好保障”既是她的工作格言,也是她的职业准则。
教务员团队不仅兢兢业业完成常规性的工作,更不断学习和拓展,倡导 家校合作, 六、七、 开展成长
通过对一线教学、教务人员的培训,使老师们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提高辅导学生的能力、优化教学支持服务,经由教学浸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的氛围;通过师生交流、专家讲座、团体心理训练,提升学生在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职场人际交流案例模拟与研讨,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实现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
八、 科研引领,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保驾护航
2016
2017 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