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东方网教育频道2017年5月25日:徐汇区业余大学聋哑学生照样能够扬帆冲浪 朝阳满舱
作者:马自宝
发布时间:2018-01-05
特殊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特殊高等教育。
徐汇区业余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三十年前就开办了装潢艺术设计聋哑人大专班。聋哑人接受高等教育,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他们在学习期间克服了语言障碍,艰苦求索,不断积累,在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方面彰显着各自的聪明才智;他们自强不息,辛勤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支“无声胜有声”的团队,活跃在上海各个领域;他们思维敏捷、宁静淡泊,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成绩卓越,硕果累累。
徐汇区业余大学总支书记兼校长杜俭说的好:“我们要坚持教育公平、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通过系统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发现自我,终以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
徐汇区业余大学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踏准社会发展的节拍,以适合聋人学生学习的特点为前提,不断深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努力办好聋人特殊教育,向社会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学历教育方面,2016年学校开设“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摄影与摄像”及“艺术设计”等四个聋人专业,在校生人数为104人;2016年,毕业人数达53名。学校聋人高等特殊教育始终坚持“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2013年,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淘宝大学、新加坡星展银行、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等企业合作,开展了“无声课堂”等培训项目,并面向全国听障人员开设了电子商务运营、产品摄影、手机淘宝等行业技能培训班。截止2016年底,“无声课堂”培训人员达370余人,许多聋人因此而开起了淘宝天猫网店、微店,或者从事淘宝美工等工作。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2014年学校与徐汇区残联合作,成立了“徐汇区残疾人培训中心”,将服务对象拓展为听障、视障、肢残等人员,研究设计开发了适合残疾人的培训课程。截止2016年年底,“中心”共研发了9个培训项目,开设了15个培训班,培训人数突破了1200人。
虽然,他们没有作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们都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精神,默默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他们,并不逊色于健全人;他们,并没有被社会遗忘。
命运是公正的,人的一生一般都会出现几次机会,可惜的是绝大多数都缺乏慧眼,失之交臂。人的机遇来去无踪,可遇不可求。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常常并不因为个人的能力和才干比成功者略逊一筹,而是缺乏发现机遇的敏锐及捕捉驾驭机遇的能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则完全在于他们能果断地识别机遇,并且抓住它。当然,要成为强者,首先必须具备强者的条件。健全人是这样,聋哑人也是如此。在徐汇区业余大学的学习与深造,无疑为聋哑学生成为强者创造条件。
也许,徐汇区业余大学是一叶小舟,但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游的改革大潮中,同样能扬帆冲浪,朝阳满舱;也许,陈捷、费锋、朱德春、曹瑞强、宋晓波、李栋、张小兵、谈永存、吴建寅、范红蕾等聋人学生的成才有某种偶然性,但是徐汇区业余大学三十年的默默耕耘,必将厚积薄发,使之必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高等特殊教育这片园地里,在新时代的激流中与时俱进,乘风远航!
“无声大工匠”——曹瑞强
在学生中具有很高威信的曹瑞强是徐汇区业余大学15届绘画专业优秀毕业生,中等身材,一张黝黑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他有一双硕大的手,粗壮而有力,“敏捷而灵动”。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副院长。曹瑞强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经常参与国内各大名寺及东南亚佛教寺院的设计装修工程,对佛像的雕刻有独到精湛的技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故同学们都称他为“无声大工匠”。
2007年,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献上特奥会创始人、主席尤尼斯·肯尼迪·施莱弗女士雕像,得到业内的好评;2010年5月,他创作的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大型浮雕《生命之墙》,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他曾相继收到胡锦涛、邓朴方、回良玉及俞正声、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作品被国内外众多收藏家、佛教徒所收藏。
“潜心摄影人”——朱德春
“专心、细心、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是朱德春的最大特点。他特别善于观察、捕捉各种场景,并潜心学习研究摄影技能。他既是徐汇区业余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又是一位用画面讲述人生众像的师长;他率性、认真且执着,是一位活跃在国内外各类大型摄影比赛的顶尖技师。目前,他是国家摄影高级技师(一级)、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灵芝草》编辑部专职摄影师,上海市聋人摄影学会会长。
2010年世博会期间,他担任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工作人员兼专职摄影师,并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荣誉纪念证书”,2011月2日年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生命阳光奖章”称号。曾获得“上海市无障碍先进个人”、“上海市聋人先进个人” 和2006年被评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函授学院“优秀学员”证书称号,并荣获2011年4月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证书。还在2015年获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封面摄影一等奖、2016年获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封面摄影金牌。
难能可贵的是今年朱德春与健全人同台竞技,喜获“2017年上海开放大学杯·上海时尚街拍大赛”一等奖。
大器晚成———俞海燕
俞海燕是徐汇区业余大学聋哑人大专班首届毕业生。他既是工业美术老师,又是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会员,并兼任《九月花苑》理事会顾问。他46岁考进徐汇区业余大学,天生的残疾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在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索,通过努力,他创作出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作品。他设计的手帕《西湖风景》、《大君子兰》、《花仙子》等荣获国家纺织品行业优秀设计二等奖,还有许多作品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绿杨村”的店标在全市公开征稿时,他的设计独占鳌头,一举中选。俞海燕擅长水彩画和装饰画。他的装饰画《鱼网》被美国罗切斯特聋人技术学院收藏,《采连女》、《海之女》入选美术期刊《九月画苑》。他的学术论文《标志的规范化设计对树立企业形象的作用》荣获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年刊优秀论文三等奖。他还是《中国集邮报》报标的设计者。俞海燕曾深有感触地说:“业大三年的学习,使我重新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业大教师严谨的教风,使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业大聋哑大专班的开设,为我们残疾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巧手慧心———范红蕾
范红蕾是聋哑人中的女强人,十几年的蹉跎年月磨练了这位纤弱的女子。她身残志坚,刻苦勤奋,在工厂,她的操作技能超过健全人,多次被评为最佳员工;在徐汇区业余大学,她如饥似渴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被评为优秀学员。
她是单位里的业务骨干,工作很忙,有时不能来校听课,为了不影响学习,她经常请丈夫代她听课……。在点名簿上,她是一个特殊的全勤。
如果说,工作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果断的范红蕾,那么在工艺编结领域,则把她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徐汇区业余大学聋人大专班的特色。范红蕾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了具体工作中去,一个个在常人看似简单的图形,在她的精心编织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几年来,她参加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中国编结项目第一名,钩针项目第三名;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工艺编织第三名。今年,更是范红蕾收获的一年,五月参加上海市残疾人画展,获得工艺编织作品二个奖项;八月参加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工艺编结项目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