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开大听障教育指导中心-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听障指导中心结项报告
发布时间:2018-01-08
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 《关于开展本市残疾人开放教育的通知》(沪开大[2011]6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上海开放大学关于实施残疾人开放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开大[2012] 23号)相关具体内容,上海开放大学授权下属残疾人教育学院依托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成立了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听障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指导各区县学习中心有效开展成人听障高等教育。两年多来,指导中心积极致力于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建立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成人听障高等教育体系。
二、项目进展
自2014年揭牌以来,指导中心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
开放大学徐汇分校和崇明分校等听障教育教学点组织残疾人教育工作研讨会议,就目前成人听障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进行研讨,并对指导中心的建设提出初步的设想和举措。项目核心组成员、专家组成员、各听障中心的教学管理人员就指导中心的落成与建设开展多次项目筹备会议,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 以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为主体,构建中心组织结构;
2. 调研成人听障教育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听障学员,全面了解上海成人听障高等教育的现状、听障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听障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支持需求;
3. 基于调研以及会议研讨结果,拟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能,工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二)推进阶段
指导中心从职能出发,以满足各类听障学员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支持需求为目标,按照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 制定听障工作计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2. 组织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与教研科研活动;
3. 开发教师培训、学生学习等相关课程资源;
4. 开展各种类型的融合交流活动。
(三)完善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指导中心组织项目阶段会议,总结回顾中心以往的工作成果,检验中心职能的履行情况、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的实际落实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报告。通过专家研讨会审的方式,总结工作成果,及时发现不足,拓展工作方向与内容,进一步发挥指导中心的作用。
三、项目成果及价值
(一)制定听障工作计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为了进一步规范听障教育的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指导中心根据调研结果,在综合各个教学点听障教育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拟定《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听障教育指导中心职能》、《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听障教育指导中心2014工作计划》、《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听障教育指导中心2015工作计划》,组织各个听障教学点实施工作计划,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二)组织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与教研科研活动
听障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听障教育师资队伍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又要了解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目前,开放教育系统的听障教育师资团队由高校专职教师、特教教师、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班主任、手语翻译老师、助教、教学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高校专职教师、特教教师、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各有优势,多元化师资团队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发挥各位教师所长,在听障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促进专业理论与专业实操的有效教学。同时,多元化教师团队的建设,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作为特教专职教师,普遍存在“理论丰满,实践短板”的弊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实践与市场经验,但不了解听障大学生的身心障碍特点,加上不懂手语,往往会造成课堂有用信息的大量缺失;手语翻译老师也指出,听障学生学习的课程专业性强,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实际问题,让任课教师、班主任、手语翻译老师以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听障教育,掌握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指导中心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与教研科研活动。
总整体上来看,过去两年多来,指导中心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整合中外教育资源,为各个教学点的听障教育教职人员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机会与平台。简述如下:
1. 每学期定期举行听障教育教师师资培训会议,对外聘教师、特教专职教师、班主任、手语翻译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除常规的工作规范要求外,根据听障教育特点,就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应用与调整教学媒介、教学手段与形式、如何与手语翻译教师配合等进行培训。
2.组织、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的特殊教育学术研讨会议,学习特殊教育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特教同行的宝贵实践经验,寻求专业培养上的突破与发展。如指导中心组织听障教师参加“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年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第二届特殊教育华山论剑”,并在特殊教育华山论剑学术会议上作《关于听障大学生电商美工培训项目开发与实践的探索——以徐汇区业余大学“无声课堂”培训项目为例》的主题发言,分享开大徐汇分校听障教育三十年来的宝贵经验。
3.邀请国内外特殊教育专家、学者开展主题性的师资培训与专题研讨活动,理念先行,积极拓宽教师的国际特教视野。中心成立以来,先后邀请汉堡大学聋人讲师倪大炜来中心开设以“聋人文化和手语族”为主题的讲座;接待上海开放大学国际访问学者,就残疾人教育展开专题研讨;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育学系助理教授Gabrielle A. Jones,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校长杨七平、无锡特殊学校校长季玲莉等国内外听障教育专家开展以“聋人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和研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专题讲座方式,让听障教育教师深层次理解最新的特教理念、聋人文化、手语文化、教育教学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特教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
4.教学是听障教育的核心,为了提升听障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与能力,促进有效教学,指导中心组织分校教师前往兄弟院校观课学习,积累有效教学形式与手段,方法与策略;另一方面组织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活动,与特教同行共同研讨听障学生的课堂有效教学。例如组织新进特教专职教师前往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听课学习;邀请无锡特殊学校同行共同参与公开课的听课评课,并从市场需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就如何开展听障学生的美术教育进行教学研讨,深化教师对专业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5.指导中心一直在探索更为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创新,促进听障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具体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心与无锡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公开课进行教学交流,通过专题研讨、互访调研等形式就听障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就业推进等展开专题探讨,不断调整课程方向,探究适合听障学生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中心邀请海外教育学者、专家介入听障学生课堂,引入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为听障教育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如2015年徐汇分校携手新加坡触爱听障俱乐部开设了聋人青年服务-学习课程,不仅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学习”的理念,让听障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自身的公民意识、健全个人人格、树立自尊与自信,也促进了教师与新加坡听障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与研讨,听障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如 “无声课堂”特色培训项目引入专题报告辅导、实务参与体验、小组学习分享、及时反馈反思等教学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开发教师培训、学生学习等相关课程资源
1.开发“无声课堂”师资培训
“无声课堂”为听障大学生电商美工培训项目,除了针对听障大学生的电商美工培训,
无声课堂的项目内容还包括师资培训,由淘宝大学讲师团队对特教专业讲师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特教专业讲师在线试讲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独立主讲培训课程。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无声课堂”的师资培训机制已经趋于成熟,许多教师在无声课堂中获得了突破与成长,成为专业技能与行业实操都十分优秀的教师。例如开大将无声课堂培训项目中的《电子商务美术设计》和《主题插画设计》引入专业课程体系,由接受过无声课堂师资培训的朱晓林老师和姜黎卿老师教授,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声课堂”的师资培训对象不仅仅是特教专业老师,还有许多听障学员。目前,已经有多名聋人讲师成为听障教育队伍中的新秀。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些目前在设计类行业工作的优秀听障群体,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行业的发展形势与方向有着准确的分析,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加迎合市场的需求。而且,作为聋人讲师,他们了解听障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特点,能够将自己的职场经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以听障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2016年“无声课堂”师资培训项目对象为听障教师,培训主题为《淘宝店铺装修》课程师资培训,目的是将更多从“无声课堂”走出来的淘宝行业技术能手成培养成为“无声课堂”上的聋人讲师。在实施过程中,教研组编制《淘宝店铺装修》课程聋人讲师师资培训大纲与内容,对两名淘宝行业的技术能手展开专业教学的培训与考核。最终,两名聋人完成课程教案、课件的设计,并独立完成授课,课程效果丝毫不亚于健听教师的课堂。表1为具体的培训大纲。
表1 “无声课堂”《淘宝店铺装修》课程聋人讲师师资培训大纲
序号 培训内容
1 《淘宝店铺装修_淘宝手机店铺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分工
2 聋生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要求
备课要求与教案编写规范
3 案例的收集与分析
教学ppt制作要求
4 教案、课件第一轮审核与修改
5 聋人讲师随堂听课学习
6 首位聋人讲师试讲与考核
7 课程《淘宝店铺装修_店招logo设计与制作》 首次正式授课
第二位聋人讲师随堂听课与反馈
6 教案、课件第二轮审核与修改
7 课程《淘宝店铺装修_网店设计素材收集》
课程试讲
8 课程《淘宝店铺装修_网店设计素材收集》正式授课
第二位聋人随堂听课
9 课程《淘宝店铺装修_淘宝手机店铺的装修》试讲与反馈
10 课程《淘宝店铺装修_网店设计素材收集》正式授课
2.开发《开放教育课堂通识手语教程》
从听障教学点的调研结果来看,虽然目前学校会为有听障学生的班级配备手语翻译教师,但手语翻译教师大多只负责课堂翻译,听障学生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日常沟通主要依靠纸笔或者手机,师生、生生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甚至衍生误解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鉴于这一现状,指导中心承担了《开放教育课堂通识手语教程》的编写工作,成立教程编写小组,在调研开放教育聋人的班主任、教学管理者的实际沟通需求的基础上,参考《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编制了开放教育课堂通识用语汇编。
本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常用语、日常管理常用语以及开放教专用语三大块,划分为课前互动、课堂互动、课间休息、课程安排、常规考试、注册缴费常用语和开放教育专用语七个单元,由浅入深,学练结合。
本教材主要作为开放教育系统手语培训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班主任、教师以及手语爱好者的自学读本。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广泛征集开放教育的教师、聋人朋友、聋校教师的建议与意见,并邀请国内手语专家、手语教材编写专家会审书稿,得到了各方的帮助与支持。
(四)开展各种类型的融合交流活动
听障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但现有研究显示,由于听障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接受基础教育的方式、教师教育和社会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听障大学生与聋人和健听人的交往需求度没有得到满足。面对这样一群被边缘化群体,如何构建生态化教育与支持体系和听障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以促进听障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是指导中心积极开展的又一项工作。
1.开展《声边》系列融合活动
“生活中的电影,电影中的自己”,《声边》是聋人学生参与拍摄与制作的微电影,以听障生为原型,反应了上海听障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声边》首映后,先后到17所高校和5家企业开展了巡展影评活动,将听障大学生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呈现给社会,展示给公众,让社会各界认识、了解并接纳听障人士。《声边》首映一周年,其在腾讯视频的点击率已达到7万。
2016年《声边》入选第六届香港国际聋人电影节,还入选北京大学生微电影节,通过校企交流,媒体宣传,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增进聋健的互动与交融。
2.举办上海聋人年代时装秀
2016年举办以“梦·因你而美”为主题的2016上海聋人年代时装秀。来自上海16个区和徐汇业大的51位参赛选手、100多名参演人员、300多名聋人和听人朋友们齐聚一堂,充分展现了听障群体独特的风姿以及时装秀活动的开放性和融合性。
3. 搭建国际化的交流服务平台
中心积极搭建各种国际性交流平台,组织师生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师生、香港地区的聋人影视制作团队、澳大利亚画家、英国开放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荷兰内梅亨大学的手语研究者,德国汉堡大学的聋人讲师,新加坡聋人青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育学系助理教授,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无锡特殊学校等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活动,让听障大学生的生活与世界接轨,拓宽听障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4. 搭建校企交流融合的平台
中心还与企业单位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例如欧莱雅、渣打银行、赛诺菲、星巴克、苹果等等,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积极搭建听障学生与社会各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真实的听障群体,增进聋健的互动与交融,理解与支持。
四.项目总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明确指出要“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十三五规划还指出,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对我国残疾人特殊教育的继续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总的要求。
在未来的工作中,指导中心将继续履行自身职能,发挥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上海成人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同时根据国家文件的要求,继续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推动成人听障教育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具体的工作展望为:(1)紧密联系市场人才培养需求,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推动听障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实际的生产实践对接;(2)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的双向交流,培训具有行业、产业实践经历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 教师;(3)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交流,形成符合听障学生特点的专业教师团队;(4)加强建设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库,推动各类听障教育学习资源的整合与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