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上海援疆2017年12月22日:2017年援疆送教“沪喀市民大学堂”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8-01-05
“沪喀市民大学堂”是2016年8月由上海市政府领导亲自启动的上海教育援疆项目。继“沪喀市民大学堂”专题网站开通后,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处的精心策划下,2017年11月16日至22日,由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徐汇区、静安区、浦东新区、长宁区社区学院和上海教育电视台组成了11人的专家组,将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送到喀什地区,为推动当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帮助学校实现标准化均衡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专家组在短短的5天内,在喀什地区一市四县(喀什市、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和巴楚县)为当地信息化骨干教师共开展了5场培训,培训学员达320余人,获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骨干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开班仪式上,专家组领队、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姚爱芳介绍了“沪喀市民大学堂”项目的由来,以及本次培训的组织与准备情况,并代表专家组表示要不辱使命,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与重托,全力以赴完成本次“沪喀市民大学堂”的培训任务。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各位专家精心准备、激情演讲。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院长杜俭
徐汇区社区学院院长杜俭以《信息化与新时代教育新发展》为题,介绍了徐汇区社区学院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验,强调了培养人才、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信息技术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终身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工具和桥梁,通过以用促建,使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使之成为沪喀教育合作交流的常态、实时、全天候的有效平台。
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顾建华通过《社区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的主题培训,结合洋泾学习港的功能拓展和应用实践经验进行了生动讲解,提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校园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以及“创新是永恒主题”的观点。
静安区社区学院副院长闵楠以《终身教育学习模式的创新实践——“静安网校分校”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探索》为例,重点介绍如何将信息化和学科结合,帮助学员教学,提高工作效率。他指出,随着国内网络普及率的提高,教育环节可以简单地通过网络实现,还能借助一些软件实现数据分析。他强调,“信息化”应看成一种能力的培养,而不单是一种技术。
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部副主任颉宁通过《优质视频课程的前世今生——以微课程制作为例》,与老师们分享了优质微课制作的形式与思路。长宁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华亮则结合长宁区社区学院微课制作实践,强调建设优质微课需要的基本要素和做好优质微课的关键所在。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司中小学教育事业部主任易佳、终身教育事业部主任郑焕新开设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生学情科学分析》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上海市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信息化平台承建经验,以及上海教育资源库、上海教师教育网、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上海学习网、上海老年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的建设理念和运维情况,为当地学员开拓了思路。
长宁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华亮结合《学在数字长宁》信息化建设实践案例,对数字化学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通过阶段发展及其主要特征,与学员们探讨了教师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思路和策略。他指出,数字化学习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张主任展示的“云视课堂”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
姚爱芳副主任的《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沟通和压力管理》主题讲座,引起了学员们的广泛共鸣,她以沟通理论和真实案例相结合方式,向学员们讲解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倡导学员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人际沟通中,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做到“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
专家组每到一处,除了送教,还向当地教育局赠送优质教育资源光盘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关书籍,向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赠送资料U盘,并与当地学员面对面建立了多个”沪喀一家亲“微信群,使得培训得以延续。
上海援疆干部、喀什地区教育局副局长蒋枫表示,“沪喀市民大学堂”培训项目的圆满成功,得益于上海后方的强大资源和大力支持,得益于专家组精心准备和完美授课。从本次培训可以看出,当地学员求知的积极性非常高,培训效果非常好,受益面也比较大。项目的成功实施,要感谢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感谢地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感谢专家们的辛勤付出。这个项目还将继续下去,不断推动喀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