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 网络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2-16
根据上海市委、市府决策部署和上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落实各高校开学时间不得早于2月底的具体要求,为做好2020年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的影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工作安排
本学期所有课程全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面授为辅(部分艺术类课程仍以面授为主,待上级准许线下教学后实施)。对于不适合采用线上教学的实践、实训类课程或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的特殊群体,按照市教委“统筹协调春秋两学期教学安排”的精神,教学任务后移至疫情结束后再实施。
在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为确保教学质量,现将相关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制定课程在线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的要求,确定课程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课程教学整体安排、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教学辅导、在线交流、作业、成绩评定要求、参考书目等。
二、落实课程学习导学和资源建设
1、学习导学
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制定清晰易懂的“网上学习导学” (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小视频),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学习阶段和学习任务、成绩评定要求等,让学生明确如何参与学习、完成哪些作业、参加哪些线上教学活动等。
2、资源建设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网上学习。线上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学视频、音频、普通PPT、有声PPT、学习讲义、习题库、难点释疑、热点讲解、与课程相关的拓展资源链接等。
三、作业布置与学习质量监控
1、在线记分作业
在线记分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利用线上平台布置记分作业(客观题),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每门课程在线作业题库题目数量不少于50道,在线作业试卷不少于2份(部分艺术类专业可以大作业形式替代)。
2、其他线上作业
根据各课程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要求,可以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大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其他线上作业不少于2次,且任课教师须做好作业的线上收缴、批阅、评分和记录工作。其他线上作业可以通过各类线上平台(含学校教学平台、微信、邮箱等多种载体)。
四、在线交流与教学辅导保障
1、非实时在线交流
非实时在线交流可以在各类线上平台上进行(必须可保存、可统计),2学分的课程,有效帖数不少于班级课程选修人数的1~1.5倍,其中任课教师的有效贴数不少于5个。以此类推,4学分的课程,有效帖数不少于班级课程选修人数的2~3倍,其中任课教师的有效贴数不少于10个。
2、实时在线交流
任课教师提前设计若干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主题,预设好时间,进行教学、讨论或答疑,实时交流可以利用各类线上平台进行(必须可保存、可统计)。每1学分课程实时在线交流的次数不少于1次,以此类推。在线交流时间依据课程特点及班级人数每次控制在60-120分钟。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组织。平时成绩依据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点击及下载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在线交流参与度等综合评定。课程期末考核视疫情防控形势,另行研究解决方案。
六、毕业论文(毕业作业)指导与答辩工作
本学期毕业论文(毕业作业)的指导工作,主要依托各种线上平台进行。答辩环节的工作视疫情防控形势,另行研究解决方案。
(二)学生线上学习要求
1、依据课程“网上学习导学”的要求,明确学习环节与课程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按时完成各学科作业与考核。
2、根据要求完成网上教学资源点击与下载。2学分课程每学期每位学生网上教学资源点击及下载次数不少于5次,以此类推,4学分的课程的网上学习,每学期每位学生课件网上教学资源点击及下载次数不少于10次。
3、按时参与课程在线交流并积极发言。
4、学习过程中,如有困惑,通过微信、教学平台线上在线交流等方式,及时与教师沟通联系。
(三)技术支持及质量保障
1、学校信息中心对线上平台提供全天候技术保障,并对学校教师提供信息化技术培训与支持。
2、任课教师运用各种线上交互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释疑解惑。
3、辅导员(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管理部门全程了解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统计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相关数据资料。
5、教学教务值班由线下移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