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社区里的“小”院长 润无声的“大”爱心
作者:开大教务处 叶宇丽(作者) 叶宇丽(摄影) 发布时间:2019-06-28

位于杨浦区杭州路上的惠仁养老院,1998年开设至今已有整整20个年头了。外观相较于如今采光明亮兼具科技现代感的新型养老院确实逊色不少:惠仁养老院外墙失色、内里也缺乏高端的技术设备支撑。然而,她默默立于此地20年,不难想象这么多年来,她为街道居民家庭解决了多少心酸又无奈的难题,她是家门口的托老所,更是养老者的温暖地。

 位于杭州路上的惠仁养老院

简单的养老院里长住着近70位老人,因为无法居家养老所以只能依托机构养老;近70位老人中除却小部分孤老,其余大部分都是阿兹海默症患者。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家庭因为不能时时照护而家政保姆又缺乏专业的知识,因此只能求助于养老院。

养老院分布示意图

积极响应垃圾分类

曾经是儿童福利院院长的“熊妈妈”现在是惠仁养老院的院长“熊奶奶”,因一份恒久的爱心和责任心,退休后仍被要求发挥余热,于是在这一方天地里一干就是许多年,陪伴、照顾着老人们也见证了城市周边地貌的发展变迁。而我们的主角——“小”院长,开大徐汇分校17秋老年服务与管理在读学生王静,则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特稳重”5年养老院的工作经验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稳重的谈吐一度让人忘了他其实是一个标准的95后;“特能干”作为一个不过25岁的男青年已担负起一个养老院的总体事务。办事跑腿、迎接检查、组织活动、照护老人等等几乎都落在这唯一的男青年身上;“特耐心”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老人为同一件事再二再三的找他是常态,“转身就忘”是老人们的共性,但每一次我们的小院长都会耐心以待;“特有爱”谈及他工作中最难忘的人是工作之初陪伴的一位老人,儿子在美国存在时差,因此经常夜里拜托小院长协助他与儿子微信视频;他们相处了半年直到老人家最终故去。之后他也陆续目睹了许多老人的离开,虽然每一次别离都像心上失了一块但却也渐渐懂得:死亡只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终点,而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其间,小院长还玩笑说:“曾经的自己是个爆脾气而如今的他倒是被老人们磨得愈发温和了”。

开大徐汇分校走访惠仁养老院熊院长(中) 王静(最左)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年末,小院长王静同学代表上海开放大学参加了“养老护理技能大赛”,这次比赛对选手的临床操作和交流沟通技能的要求很高,分设了“医院照护场景”、“居家照护场景”、“养老机构照护场景”三个模拟,全方位的考验选手的综合素能。令我们自豪的是,小院长王静同学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高兴的同时却也并不意外,一来作为一线工作者,他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来他确实有一份不断汲取专业知识来为老服务的责任心。

王静参与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右二)

正如熊院长所说养老院的宗旨就是:为老服务 为民解忧。而今天,随着民众认知的逐渐增加,“阿兹海默症”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作为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逆的。那么,怎样在照护好阿兹海默症病患的同时缓解病情恶化?与此同时,换个角度思考,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一线工作者工作的一部分,面对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坏情绪、面对老人“来”了又“走”,专业的护理人员又该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疏导?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现实中必定直面且亟待解决的。我们相信专业的知识才能带来强有力的支撑,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习必将带来专业领域内的一定提升,令大家事半功倍。但不能否认的是,总有专业未必涵盖但实操中切实遇见的难题,这也是我们要不断互动交流的。

比赛中的场景模拟操作

惠仁养老院虽已失去原来鲜亮的颜色,但小园里院长和老人们一起栽种的丝瓜却绿意盎然;院里没有高精设备,但我们的小院长就像巡航母舰一样,时时关注着每一位老人。他是王静,他是社区里的“小”院长,却有一颗“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