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2021-2022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9-2020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7-2018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

2015-2016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2013-2014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文学的启蒙与文学的跋涉 从“草棚大学”走出的“大墙诗人”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校友风采录之史益华先生

作者:校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5-09

★人物简介

史益华,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上海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

★工作简历

1973年 10月毕业于上海市淮海中学,分配至上海电影院(冷气工、团支部书记)、徐汇剧场(宣传员)工作。

1984年 4月调入上海监狱系统,先后在《大墙内外》《大墙》《上海警苑》等杂志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编、主编。

 

★学习经历

1980年 9月至1984年7月,就读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首届中文专业(甲班)。

 

1999年 9月至2002年6月,就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经济管理专业(徐汇区业余大学专升本班)。

   

★工作实绩

早期业大校舍十分简陋,在当时华山路的草棚教室里,史益华学习十分认真,尤其在现、当代文选和写作等学科上成绩优秀,其分析臧克家、顾城等诗作的应试答题曾被全市业大中文专业联合教研组选为示范教学案例。

 

(一九八〇年度第一学期成绩单)  

 

(一九八一年度第一学期成绩单)

用自己的文学才能,为监狱工作服务。

调入监狱系统 30多年来,先后参与了全国监狱劳教系统第一本民警期刊《劳改劳教工作通讯》即《上海警苑》(1984年)和第一本公开发行的法制文学月刊《大墙内外》(1988年)的创刊与编辑,主持完成了《大墙杂志》(1995年)、《知心》(1996年)、《监狱经济管理与改革》(1999年)、《黄丝带》(2004年)等多本监狱期刊创刊设计与特色定位的专业运作和主要编辑,主持策划了90年代华东地区女犯教育改造特色系列报道、本世纪初长达两年多的“科学认识罪犯”全国系列大讨论专栏编辑和苏浙沪三地女子监狱及大型农场监狱教育改造特色的“长三角系列专访(2007—2008)”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宣传项目;

关注、研究新时期中国监狱领域的人权状况,担任中国第一部监狱人权长篇纪实专著《上海监狱人权记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的第一撰稿人、统稿人,全书总提纲作者,编委会编委;

论文《法治的人性之光》刊司法部《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年第二期),《新时期上海监狱期刊编辑工作杂谈》收入上海政法大学《监狱学2011年工作丛书》。

 

在全国监狱系统产生影响的作品:为服刑者而创作的中国第一本配乐诗集《灵魂的新纪元》,为监狱人民警察创作的诗集《苏醒的季节》等。

 

 

★文学创作

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上海文学》《上海诗人》《萌芽》《词刊》《青春丛刊》《山西文学》《西湖》《南方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时代》《剑与盾》《大墙内外》和《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陕西日报》《解放日报》《文学报》《新民晚报》《桂林日报》《贵阳晚报》《安徽青年报》《上海法治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作品。

 

 

(《上海文学》封面及诗页)

 

 

(《剑与盾》封面及内页)

已出版配乐诗集《灵魂的新纪元》(远东出版社 1992年)、诗集《苏醒的季节》(三峡出版社2004年)、《史益华短诗选》(银河2005年)、《蓝岛世纪诗选》(银河2005年)、《为我的肤色而写的抒情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特写散文集《哭泣的红杜鹃》(中国新时代出版社2009年)、《与岁月共舞》(文汇出版社2013年)、《大墙内外纪亊》(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年)。

 

作品曾获司法部金剑文学奖等有关奖项,更有诗作在日本诗刊发表。

 

(日本诗刊封面及内页)

 

收藏证书

   

★荣誉证书

1989年获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4年获上海司法警校(上海犯罪改造研究所、《上海警苑》杂志)创办 20周年杰出贡献奖;

2014年获上海市法学会第一届法学期刊“十佳”优秀编辑称号。

 

 

★史益华作品选录

 (4位同学合影,左2史益华)

 

 

 

 

 近日整理书橱,发现了一叠信件。其中,三位老师的来信,让我惊喜不已。岁月依稀,世事远去,师生之情更显珍贵。

三位老师的来信,信短而情重。这是一代师风的流露,也是师者人格的展示。我想,人生易老,而师生之情永远长青!

史益华

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