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图

知识园丁为聋哑学生打开人生之窗
发布时间:2019-11-14

201705240153205202.png

杜俭校长为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陆明瑶同学颁发学位证书

如果说聋哑人是不幸的,命运使他们从小丧失了听觉及语言能力,那么聋哑学生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赶上了中国成人特殊高等教育发展的好时光。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以很自豪地说,徐汇区业余大学的历届聋哑学生的信息牵动着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心。他们以百倍的勤奋来弥补生理缺陷,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的目标,溶入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

从某种意义而言,徐汇区业余大学为全国聋哑青年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架起了一座恋爱婚姻鹊桥,同学们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社会信息。有许多学员由相识、相知到相恋。聋哑学生说:“我在家是孤单一人,来学校有众多同学,因此,工作再忙,路再远,我仍然喜欢去上学。徐汇区业余大学为聋哑人摆脱了封闭的大门,开启了智慧之门。”而百逾花甲的汪杏珍、陈蕴芳老师则既是他们的班主任,又是他们的红娘。

2004年12月14日,陈蕴芳老师坐在去常熟的长途汽车上,虽然已是冬日,但陈老师心中暖洋洋的,像是沐浴在春风里。坐在陈老师身旁的是05届学生马小丹,01届学生邱布思,02届赵振宇,我们在车上打着手语,不停地比划着,开心地笑着。

这一天,陈老师与同学们将一起去参加02届学生桑程圩的婚礼,新娘子是01届学生陈喆。二小时的车程,陈老师一点也不觉得长。到了常熟,看到陈老师来了,家长们热情极了,连忙把陈老师带到饭店用餐。陈老师则代表学校把新年台历等礼物送给他们,并致以真诚的祝福。下午3时许,新郎乘着彩车来女方家中接新娘子,热闹的爆竹声,拉开了婚礼的序幕。喜宴在常熟华联宾馆举行。陈老师走进大厅,啊!好气派,舞台上不断的播放新郎新娘的彩照,而大厅整整布置了45桌喜筵。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等陈老师坐下来,才知道有40多位聋哑来宾是我校历届毕业生,其中,新郎同届的毕业生就来了一大半。同学们一面,就热情拥抱,喜宴仿佛成了校友会!

久别重逢令人欣喜,更让陈老师高兴的是他们几乎个个成才,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成为业务骨干。如新郎桑程圩就职于常熟市神码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新娘陈喆就职于常熟市信息广告公司。02届毕业生项家新在苏州市飞莱克斯电路电子有限公司,陈莉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国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张晔在苏州市金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徐梦琪在上海ABB变压器有限公司,赵振宇在浙江诸暨市小商品市场做起了小老板;还有01届学生耿振华在苏州尼丹动画有限公司,杨迪、陆俊则在杭州自主创业,尤其是00届学生毛屹青不仅在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他还担任了常熟市聋人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同学们都说:“是徐汇区业余大学改变了我们的人生,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是啊!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校友的聚会。有多少聋哑青年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谋求到一份理想的职业,并且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终生伴侣。

陈老师的黄金搭档,手语老师兼班主任汪杏珍,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从上海市第三聋哑学校退休后,应聘来徐汇区业余大学工作。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为聋哑大专班的学生付出着。她自豪地说:“我最大的乐趣是看到聋哑学生一批批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生们有了成绩、有了稳定的工作,我觉得很幸福,很充实。”

是啊!每天24小时与学生相伴,既是聋哑学生的班主任又是手语老师的汪杏珍老师,每天在学校,管理学生的生活,她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她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做手语翻译,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脱产班的聋哑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因此各种矛盾、困难、问题等接踵而来,其艰难与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从不计较工作时间和报酬,全心全意为聋哑学生服务。

曾记得,一个冬天的晚上,01届学生吕李兵肾病急性发作,六十多岁的汪老师不顾寒冷,带着学生“打的”去了多家医院,学生的病情得到了及时治疗,转危为安,而汪老师却整夜未眠,第二天还是坚持上课。02届学生石志军不慎小腿骨折,由于家庭困难不肯就医,汪老师就自己掏钱为他治疗,并像慈母一样专程回家为他炖好骨头汤。有的学生家庭十分困难,生活费常常未能及时寄来,汪老师就把自己的饭菜票给他们,有时还替他们买学习用品。尤其使人感动的是在非典时期,汪老师不顾自己个人安危,配合学校领导一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近距离帮学生复习迎考,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类似事迹不胜枚举。

从教30余年的徐新德老师,退休后又来到徐汇区业余大学,担任实用美术专业顾问兼聋哑班的班主任及手语翻译。在假期中,徐老师跑遍每位学生工作单位,提前“点了名册”,熟悉他们的情况。万事开头难,一群陌生的成年人聚在一个屋檐下,少不了有一个融和的过程。就说班级卫生这桩小事,都是成人学生,不在意这个。放学后,大家只顾忙着往回跑,几次下来,教室又乱又脏。徐老师见到这种情况没吭声,每次上课结束便一个人打扫教室,关灯闭窗。年过半百的老师这样做让学生们十分内疚,再以后教室不愁没人打扫了,徐老师手里的扫帚在学生的要求下,终于转握在学生的手中。

针对聋人学生的特点,互助友爱成为徐老师给学员上的第一堂课,生动诚恳的话语始终深深地刻在他们心里。学生徐昌年胃癌复发,无法住院,全班学生都到医院院长室,经过手语笔谈请求收下病人,在这些特殊学生的感动下,院长破例决定收下这名晚期胃癌病人。徐昌年没能度过当年夏天,抛下老母哑妻及幼子,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又是这些同学为他料理后事。友爱不仅把学生融和成一个整体,而且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

201705240153577927.png

杜俭校长在特教圣诞迎新晚会上致新年贺词

学习生活是多彩的,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骤起风波。聋哑班的学员恐怕都不会忘记那场“桔子的风波”,还有徐老师当时严肃的神情。一次桔子熟的时候,聋人学生在苏州吴县长满桔林的三山写生。当地规定,偷摘桔子一只,罚款五元,可是还是有学生没忍住桔子的诱惑,伸了手。当“聋哑大学生偷桔子”之说传到徐老师的耳中,按学生们的说法,“班主任动真格了”。结果,这位学员当夜写了书面检查,上门向果农道歉,并交上五元罚款。这一来,倒让果农过意不去了:“知错就好,五元钱不要罚了。”几番推辞,果农终于收下了一元钱作为果树补偿。这位学员返校后,特地买了寿山石篆刻了一枚图章,赠送给吴县三山文物馆,以示再次的歉意。

虽然聋人学生身患残疾,但在完善人生的道路上,他们是时代的强者。一次学校组织聋哑学员到龙华烈士陵园去写生,当他们走到龙华寺门口时,遇上了几个衣衫褴褛的聋哑人伸出肮脏的手向行人乞讨,聋哑学员们见此情景,原先兴高采烈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十分沮丧。这时柴虹跃老师利用这有利时机,恰到好处地教育聋哑学员们,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不断学习才有美好的未来。李根宝老师也抓住这个契机,找几个平时学习态度不太端正的聋哑学员交谈,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聋哑学员的心灵因此而受到撞击,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努力刻苦了。

“为聋哑人争气”,这是愿望也是动力,徐老师十分理解。她家住在虹古路,来回花时间花精力,她干脆搬进了简陋的学校宿舍。“六十岁学吹打”,为时不晚。她课堂上担任美术教师和学员之间的手语翻译,但实用美术专业对她却十分陌生。于是,她自费买了许多专业书,潜心自习,并在课前练熟了专业名词的手势语,从被动翻译到渐渐协助美术教师主动启发学员的思路,徐老师自己也当了一回学生。

原文链接:知识园丁为聋哑学生打开人生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