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被梦想牵动的一群人,也是推动梦想的一群人。 六十年前,这群人汇聚于此,汗水与激情一路辉映。校园是分享喜悦和希望的心灵归属,事业是承载激昂与豪迈的广阔舞台;六十年里,时光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流金岁月,使命是“立己达人、行知终身”的社会责任,而梦想就像一道微光,在我们身边渐次点亮,指引我们踏上似锦前程;六十年后,当所有汗水凝聚成舞台上闪耀的灯光,当温馨的校园花香满径桃李满园,而梦想更像是一座座里程碑,标刻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印迹,见证了我们脚踏实地的征服。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名师风采录之王志方先生
作者:校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8

 人物介绍

照片 王志方教授 近照 副本.jpg

王志方,1947年2月,浙江宁波人。

王志方教授从教40多年(10年普教,30年成人高等教育),注重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教改新方法,在教学上对自己要求高,对学员要求严,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多本著作。曾任全国高等院校文改学会理事,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

王志方教授在职期间担任我校科研室主任工作,带领学校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我校唯一的正教授,他还担任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主任的工作,对我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进行监督和指导。

照片 王志方教授支持学校教学研讨会(左一) 副本.JPG

王志方教授主持学校教学研讨会(左二)

  

高校就学经历:

1978-198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就读,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1987-1990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就读现代汉语专业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从业经历及职称晋升情况:

19829-20008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

20009-调动至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

20122 退休

198711月被评为中文学科讲师;

19946月被评为中文学科副教授;

200411月被评中国语言文学教授。

主要贡献:

1.获得“上海市中小幼干部、教师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奖”(1998.12)。

2.获得“上海市高师小教专业教育教学奖”(1998.5)。

3  被聘为首批“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成员(1998)。

4  被聘为“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学科带头人”(1998.12000.1)。

5  被聘为上海市区办高校第十、十一、十二届《大学语文》学科中心组组长(2006.12012.1)。

6  担任徐汇业大“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主任”(20032012)。

7  担任徐汇业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02012)。

8  担任过全国高校文改学会理事、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19821986)。 

荣誉证书

王志方 1997年被聘为徐汇教育系统第二届学科带头人 (中学语文学科) 副本.jpg 

王志方 1997年被聘为徐汇区教育学院首届学科带头人 副本.jpg

王志方 1998年参加上海市成人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1997年度教育教学奖 副本.jpg

王志方 1998年荣获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继续教育 优秀教学奖 副本.jpg

王志方 2003年被授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副本.jpg

王志方 教授聘书_页面_1 副本.jpg

王志方 教授聘书_页面_2 副本.jpg

专业成就

《汉子研究散论》

 1_页面_1 副本.jpg

1_页面_2 副本.jpg

 《楷字规范史略》

王志方 《楷字规范史略》_页面_1 副本.jpg 

 王志方 《楷字规范史略》_页面_3 副本.jpg

 王志方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王志方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副本.jpg

  王志方 《演变与稳定-对汉字简化的哲学思考》

演变与稳定

——对汉字简化的哲学思考

王志方

(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200032)

摘要:本文根据文字的演变与稳定对立统一的规律,考察“一简”制定、推行成功的原因和“二简”制定、推行失败的原因;阐述“政治之力”对文字的演变与稳定起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探讨当前汉字简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演变;稳定;汉字;简化

 

演变与稳定,是文字演进过程中一对截然不同的矛盾。文字的演变与稳定这对矛盾,是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演变就无所谓稳定,反之亦然。文字的演变是绝对的,文字的稳定是相对的,文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演变是文字系统的主要特征,文字的演变与稳定的交替运动,是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根据文字的演变与稳定对立统一的规律,考察“一简”制定、推行成功的原因和“二简”制定、推行失败的原因;阐述“政治之力”对汉字的演变与稳定起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探讨当前汉字简化工作的正确的方向。


 我国于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以下简称“一简”),1979年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以下简称“二简”),但是这两个方案却有不同的命运。“一简”一直使用至今。“二简”公布了半年就被宣布停止使用,然而又停而不废;公布了10年之后,才被宣布彻底废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用文字的演变和稳定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分析,就比较清楚了。

“一简”制定和推行的成功,首先在于把握了社会政治条件、社会心理要求汉字变革这一时机;其次在于具体做简化工作时充分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原则。

“一简”公布和推行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非常落后,人民的文化水准相当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迅速普及文化教育。解放初期,人民当家作主,革命情绪高昂,要求变革。当时的社会心理是:人心思变。而汉字的繁难严重地阻碍了文化教育的普及,简化汉字、使之易学易写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摆到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制定了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把简化汉字列为文字改革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并确定了“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一简”,收简化字515个。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文改会编印了《简化汉字总表》,后来利用偏旁进行简化又类推简化了一批繁体字,使简化汉字的数量从 515个增加到2238个(因“须”、“签”重见,实际应为2236个)。这批简化字公布之后,基本上解决了人们认读、书写和应用的困难,在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排版印刷、汉字的机械处理和汉字信息处理方面收到了很大的效益。

这批简化字中有相当数量的唐、宋、元以来在社会上通行极广、流传甚久、约定俗成的通字和俗字,这些字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这批简化字又经过反复的科学研究和整理,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语文专家、教师、语文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约20万人的意见,顺水推舟,驾轻就熟。在推行步骤上,从1956年2月1日到1959年7月15日,分四批先后推行。这样做,使人们有一个较好的心理承受和使用适应的过程,所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简”制订和推行的时机和做法却与“一简”有着许多不同。

“二简”制订和公布在70年代。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之际。经过10年的动乱,我国的国民经济到了行将崩溃的地步,百废待兴,很多10年浩劫中留下来的问题急待解决。人们余悸未消,希望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20多年中,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基本上普及了9年制义务教育,部队通过文化教育使战士在复员时达到了相当于小学或中学的文化水平,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处传播了文化的种子。20年前文盲压倒识字人数,现在识字人数成百万、成千万地增加,两者的比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初学汉字时,害怕笔画繁多,希望笔画尽可能地少。掌握了汉字之后,就希望字形稳定下来,害怕一再变异,一再重学。所以,当时的社会心理是:人心思定。而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二简”,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简化有些急于求成。一方面字数太多,另一方面把一些仅仅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中流行的约未全定、俗未全成的字也收进了“二简”。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公布之前虽然也曾多次征求群众意见,但当时专家大多被打翻在地,尚未恢复工作,没有发言的资格,因此,所征求的群众意见,带有--定的片面性。其次,推行过程太快。“二简”中第一表的248个简化字,从发表之日起不仅在各大报刊上试用,而且也在学校里使用。当时,人们对“二简”的感觉是“突如其来”、“如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毫无心理承受和使用适应的过程。虽然1978年4月和7月,原教育部和原中宣部分别发出通知,停止试用这批字,但由于有关的权威机构并没有正式宣布废止“二简”,因而给社会用字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给汉字的健康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文字的发展是演变和稳定的辩证统一。汉字经过前一阶段的变异之后。需要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具体地说。1956年以来所推行“一简”中的简化字总数有2000多个。有些字至今还不能被人们准确地使用,很需要有相当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巩固。可是,“二简”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字发展的阶段稳定要求,脱离实际,超越了人们认识的实际水平,违反了约定俗成的原则。因此,“二简”的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认为,社会政治因素对文字的演变和稳定起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鲁迅先生曾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里指出: “若是大规模的设施,就必须政治之力的帮助。”秦朝的“书同文”、唐代的正字运动、土耳其的文字改革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政治之力的帮助”的结果。“政治之力”主要指统治者的重视和参与、政府的行政措施。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当年,就下令实行“书同文字”。两年以后,秦始皇在东巡到琅邪山时,又一次提到了“同书文字”。可见他是很重视汉字字形的统一的。他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实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书同文”措施:其一,简化原秦国的大篆(籀文),改为比较简易的小篆。秦始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废除战国时期那些区域性异体字——六国古文,确定由李斯等人根据籀文改定的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向全国推行。其二,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篆,由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编辑了三部字书:《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作为法定的“规范字表”和推行识字教育的课文,颁发到各地,供人们学习,特别是供教育学龄儿童之用。其三,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到各地巡游,立石刻铭,歌功颂德。据《史记》载,先后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之罘刻石》、《琅邪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相传由李斯用标准的小篆书写。这些刻石无疑起到了“规范字表”的作用。其四,秦朝中央政权在颁发给各地的标准度量衡器具上,在发给将官的兵符上,也多用规范字体小篆书写。

在秦以后的文字里,六国古文的异形基本绝迹,这说明秦“书同文”措施是有成效的。同时,秦始皇并没有满足用小篆统一文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亲理天下之事,每天要阅读120斤抄写在简册上的文件。繁重的政务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于是秦始皇提倡并奖励写草篆,这就促进民间通行的草篆迅速演变为隶书。萌芽状态的隶书,在秦以前就出现了,但一直未被重视。秦始皇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重视并提倡隶书,使萌芽状态的隶书演变为日常使用的隶书的速度加快了。

因此,秦始皇结束六国文字的混乱局面,使小篆成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隶书成为全国统一的日用字体,“这是在文化上的一项大功绩”。

唐朝太宗、武后、玄宗的时候,曾好几次收集和整理前人的书迹,以正文字。据晁公武

在《郡斋读书志》中记载:“汉孔安国以隶古定五十九篇之书。盖以隶为 ,故谓之隶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明皇不喜古文,改从今文,于是古文遂绝。”《新唐书·艺文志》有《今文尚书》13卷,注说:“玄宗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唐玄宗除了“不喜古文”、“改古文从今文”外,还身体力行,亲自写了《开元文字音义》,来支持唐正字法的推行。特别是,唐统治者在推行正字法时采取两项强有力的措施:抓住选拔官吏的考试关,抓住考生主要来源的学校阵地,使正字学在唐朝蔚然成风,促进楷书作为规范字体稳定下来,一直使用到今天。

土耳其总统凯末尔亲自领导和直接参与了土耳其的文字变革运动,他曾拿了粉笔到十字

街头去教授土耳其新文字。土耳其政府还专门立法,实行了极为严厉的措施,以保证土耳其新文字的推行。如果没有土耳其领导的亲自参与和立法的保证,土耳其文字的变革和稳定是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的。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汉字整理简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

要进行简化字研究的指示,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成立了简体字研究组。经研究,于1951年编成《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1952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后,承担继续研究整理简化汉字的任务。同年3月25日成立汉字整理组,以《第一批简体字表》为基础,草拟简化汉字笔画和精简字数的方案。1952年下半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一稿,收字700个。毛泽东同志亲自审阅了这个草案,并指出汉字简化的方向: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从1953年11月到1954年9月,汉字整理组四易其稿,完成了《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五稿并上报中央。1954年11月30日文改会根据中央的批示精神,编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5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对《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进行审定。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同志亲自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内容之一是阐述政府对汉字简化工作的方针、政策。1964年在四批推行的简化字的基础上公布了《简化字总表》。总之,对汉字简化工作,毛泽东同志亲自发指示,周恩来同志亲自作报告,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使“一简”能够顺利制订和推行。这完全是“政治之力的帮助”的结果。

今天的汉字正字工作与当初秦、唐的正字工作有所不同。我们对汉字的特性和发展演变

规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汉字简化工作有更高的自觉性。这是历代“政治之力”所不能比的。我们希望,今后“政治之力”能继续关心、重视汉字简化工作,以保证新世纪的汉字简化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当前汉字是不是还要继续简化下去?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是不要继续简化汉字,一种是应该继续简化汉字。我们以为,应该根据文字的演变和稳定矛盾统一的规律,对这个问题作辩证的认识。

我们认为,目前汉字简化工作可以暂告一个段落。在正式使用汉字的场合,必须执行国家的规定,简化字以“一简”为准,其他不规范的简化字 (包括“二简”字)不能再使用。如前所述,汉字是演变和稳定的矛盾统一体,有时汉字处于变异激烈的状态,如“一简”制定和推行之时;有时汉字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如“二简”制定和推行之时。当前,汉字正处于文字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对汉字简化工作,应当认真研究,谨慎处理。要使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演变的规律,又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并且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在简化汉字暂告一个段落、在汉字形体相对稳定一个时期的大前提下,消化、巩固汉字简化的成果,积极开展简化汉字的研究和整理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简”和“二简”在简化的技术上(即简化的方法上)都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值得总结。高家莺先生撰文对“一简”作过评析,笔者撰文对“二简”作过分析。另外,要在深入研究现行简化汉字的结构体系的使用规律的基础上,确立现行简化汉字的规范和标准。具体地说,就是做到"四定”: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定形,就是废除异体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统--汉字的形体。定音,就是规定每个汉字的规范化的标准读音。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只有做到了“四定”,汉字的稳定性才有可靠的保证。只有做到了“四定”,才能使现行简化汉字适应社会交际、计算机信息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以上是从文字的阶段稳定这个角度来考虑汉字要不要继续简化,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文字是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文字在稳定的同时也在为下一次的演变准备条件。从根本上看,汉字总是要演变的。对一部分笔画太多的字,群众也有继续简化的要求 (只是,求变心理在现阶段还不是主流)。“二简”中有一部分字在群众中约定俗成的基础较好,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有些字如“  (餐)、  (藏)"等在社会上仍流行着。

对此我们要进行疏导工作。一方面向群众宣传“二简”已停止使用,“二简”中的字已“不合法”。另一方面,要重视群众继续简化汉字的要求和行动,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分析群众中产生和流行简化字的原因,根据既要“约定俗成”又要“简化合理”的原则,加以整理。为汉字在保持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之后,进行新一轮的演变(即简化)准备充分的条件。

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时,对《简化字总表》里的个别字作了调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小小的不成功的改动。人们对“象”不作“像”的简化字,意见颇多。“象”与“像”原来在“一简”中比较容易辨别,只要记住“像”专门用于“人像”、“画像”之类。其他用法都作“象”就可以了。而且,人们用“象”简化“像”,使用了30多年,并没有感到表意上明显的混淆。现在,又把“象”和“像”恢复到原来的用法,其结果是你改你的,我写我的。一些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权威报纸如《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权威教材如人教社编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等,仍是“象”、“像”不分。至于人们手写时不分“象”和“像”,就更普遍了。还有,类似“象”的问题,在“一简”中不止一两处,要改动,也应该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作全盘的考虑。《简化字总表》的这次调整,显然是忽视了汉字的阶段稳定这一特点,忽视了胡明扬先生所说的: “至于个别改得不合适的字可以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采取适当的步骤予以纠正。不过,这样做也同样应该审慎从事,因为今天认识简化字的‘既得利益者’有几亿人,动一个字也得考虑考虑。”总之,《简化字总表》的这次改动,并不是必要的,反而造成了新的混乱,影响了汉字的阶段稳定。因此可以说,这个改动是不够审慎的。

2001年1月1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其中的“规范汉字”就是指传承字和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公布的汉字。《语言文字法》公布以来,虽然我们在推行规范汉字。提高汉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看,汉字应用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乱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乱写错别字的“三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我国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汉字的阶段稳定,对汉字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要以《语言文字法》为准绳,继续整顿社会用字,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国县市以上城市的社会用字 (主要是各种公文、印刷物、影视屏幕、牌匾、广告、宣传等各种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字)符合《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基本上消除乱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乱写错别字的“三乱”现象。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坚持、稳定、推广、整顿”的发展方针,把汉字简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使汉字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演变下去,为实现“201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方.试论汉字发展演变的社会政治因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4).

[2]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J].考古学报,1972,(1).

[3]高家莺.汉字简化评析[J].古代汉语研究,1991,(1).

[4]王志方.汉字研究散论[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5]李永明.关于书同文的意见[J].语文建设通讯,2003,(74).

[6]胡明杨.简化汉字的功过[J].语文建设,1991,(1).

 

作者简介王志方 (1947— )男,浙江宁波人,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教授,从事中国语言文字教学和研究。


Evolvement and Stabilization

-- The Philosophical Think on the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WANG Zhifang

(Shanghai XuHui Lo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The thesis sees about the cause of the success in the working-out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first character of simplification project" and the failure of the second one, according to the opposition and unification law of the evolvement and stabilization of characters; expounds the significant, sometimes even vital, influence of the "force of politics" on the evolvement and stabilization of characters; and probes into the right direction of the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t present.

Key words: evolvement; stabilization;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科室同事2006年对王教授先进事迹介绍

 

2006年度上半年先进个人事迹介绍

文/科研室 陈云

转瞬之间2006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又到了评选先进的时刻。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许多老师的身影在我眼前一一闪过,他们有的兢兢业业,有的勤勤恳恳,有的踏踏实实,有的锐意创新,他们都是业大的砥柱,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都有令我感动之处。而这其中又尤以王志方教授为代表。

由于我和他同处一个科室,亲眼目睹了他这半年来的勤恳与辛劳,感触颇深。本学期王老师在业大和电大上《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共302课时。虽然课时多,教学任务重,虽然王老师已经被评为教授且被被聘为上海市区办高校第十届《大学语文》学科中心组组长,可他每次备课仍然一丝不苟,每次上课前仍然把教案温习一遍又一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时常上网、剪报搜集有关语文方面的逸闻趣事及最新知识。王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管理班级也很有一套,他所任教的班级往往纪律较好,出勤率也高。遇到学生有特殊情况不能来上课,王老师总是不辞辛劳地找时间给他们补课。还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课堂讲解的内容接受不了,王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王老师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生们很不容易,哪怕再辛苦,也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电大有一位姓张的同学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来找王老师,可王老师从来没皱一下眉头,每次都是耐心而热情地解答他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紧张的课堂教学再加之又要指导十多位同学的毕业论文,王老师由于辛劳过度,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有好几次我以为他要请病假了,可为了不打乱学生的学习进度,他依然准时踏进了教室。

王老师不仅对待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对待科研工作也同样认真而不辞辛劳。由于科研室刚成立不久,事情特别多,王老师经常早早来到学校,一忙就是大半天。在短短半年时间,除了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完成了下列科研工作:   

1. 制作2006年度徐汇业大科研课题申报表,组织各部、系的教师申报科研课题。

3月15日把2006年度徐汇业大科研课题申报表发给各部、系,共60份。到5月底,共收到2006年度徐汇业大申报科研课题19项,其中集体项目4项,个人项目15项。经审核,其中17项通过。有一项建议合并到另一项中去,另有一项因未按要求填表,无法申报。至此,2006年度我校有17项科研课题,其中集体3项,个人14项。

2. 在“科研之窗”上发表了:

(1)2005年全校教师科研成果一览表:论著1本,论文25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有6篇),教材1本,艺术作品4件(金奖1件)。(不包括校庆25周年《论文集》中的41篇论文。)

(2)社区教育理论介绍、研究:《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有关社区教育的一些问题》,《美国社区教育》,共计五万字。

(3)楼一峰教授《成人教育现状》演讲摘要。

(4)重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著作推介:共有《中国成人教育史纲》、《世界成人教育概论》、《终身教育导论》、《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世界各国成人教育现状》、《终身教育导论》、《继续教育学基础》、《继续教育学概论》、《职业教育概说》、《闲暇教育论》、《美国社区学院》等11本。

(5)重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文章介绍:有《成人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成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欧美等国成人教育情况》、《试论成人教育中的教师期望效应》等4篇,计2万字。

(6)教学模式改革介绍:共有《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近十年我国成人教学模式研究述评》、《试论成人教学模式的构建》等三篇。

(7)关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岗位职业方面的资料:有《教育培训业热门人才榜》、 《新一年招聘岗位主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已颁布的1—5批新职业名称》等三篇。

3. 组织教学模式研究讲座,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研究。

4. 组织《求索(之四)》论文集的征集工作。

从三月初开始征集论文起,到五月初论文审阅完毕、上交市联教办,总共征集到朱晓林、沈雪琴、顾珺毅、叶晗修、朱旻、李玫等六位老师的6篇论文,计3.2万字。

5. 徐汇区社区学院刊物《社区教育》的编委工作,对《社区教育》第三期的近10篇稿件进行了审阅。

6. 与教务处一起组织校课程改革的研讨会。

如果说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只要付出辛劳就能做好,那么对于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的工作,王老师不仅要付出时间,更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还要受到不少的委屈。这一学期王老师不仅听了6人次老师的课(外聘教师3人次,本校教师3人次),组织46人次的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还耐心与被听课的老师进行交流,诚恳地指出他们的长处与不足。对于其他年轻教师,王老师只要有机会也同样是不吝赐教,我还有李玫等教师都时不时得到过王老师的指点,使我们获益非浅。

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标杆。王老师以他非凡的气度和胸襟,认真而严谨的治学态度,爱业、敬业、勤业的精神,给我们尤其是给年轻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个退休教授的校庆感言

光流彩溢,校庆六十周年;浪涌波掀,心潮起伏难平

2000年,承蒙校领导的关心,让我从教院调到业大,使我保住了副教授的职称,又有了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机会。2004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又荣幸地晋升为正教授。因此,在业大的这12年,是我从事成人教育以来心情最愉快、最舒畅的时期。我曾经对经济系的青年教师们讲过:我最大的乐趣是讲课,最大的快乐在课堂里。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业大的领导,感谢业大的同仁,感谢业大的学生!

六十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六十周年校庆,既是回望过去,让我们为业大曾经取得的伟大成绩和硕果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是憧憬未来,让我们对业大更加灿烂的前景充满信念和希望。我们坚信,业大将不负众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承载着六十年的光荣伟绩,一路高歌猛进,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退休教授  王志方

                                   2019年6月18日